对于外界关心的降息前景,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回应说,还没有到下这个决心的时候。如果降息就是个强信号,对坚持新常态下货币政策预调微调大家会疑虑、混乱。“能不这样做就不这样做,想点其他办法。”
一名银行业分析师对本报表示,继续采取定向降准从措施看符合预期,但此次定向降准力度较大,对市场可能形成一定正面刺激。
“其实这(定向调控)并不稀奇,次贷危机后,西方发达经济体竞相遇到商行惜贷问题,尝试结构性货币政策是个未竟事业。”钟正生表示,传统货币政策已被“绑架”,在要定向发力不要全面宽松,要“滴灌”不要“漫灌”的背景下,目前央行基本将传统货币政策(降息和降准)“雪藏”了。
多家海外投行也认为,SLF操作意味着央行仍不希望推出长期的流动性宽松政策,以避免传递过强的政策信号,因此年内全面降准的可能性不大。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不久前在达沃斯论坛上表示,会继续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在稳定总量的同时要进行结构性调控,也就是实行定向调控。“中国去年以来一直实施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我们没有依靠强刺激来推动经济发展,而是依靠强改革来激发市场活力。因为池子里货币已经很多了,我们不可能再依靠增发货币来刺激经济增长。”李克强说。
SLF是什么?
SLF其实并不神秘,和公开市场操作一样,是央行管理流动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全称StandingLendingFacility,即常备借贷便利。
2013年初,央行首创SLF,是正常的流动性供给渠道,以抵押方式发放。SLF期限为1~3个月,主要为了满足金融机构期限较长的大额流动性需求,投放对象以政策性银行和全国性商业银行为主。
尽管坊间普遍传说本次SLF放水5000亿,但确切额度尚无官方定论。
对此,陆俊龙告诉《第一财经日报》:“现在银行不缺流动性,随着经济下滑,风险加大,银行自然惜贷,而SLF又是银行占主动决定是否借钱,所以不见得商业银行真的会把1000亿借满。”他认为,央行也会根据各行的表现来决定给多少额度,因此综合来看,最后绝对不可能达到5000亿。
近来,央行在资产端陆续推出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新工具,通过SLO+SLF(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常设借贷便利)构建短端利率走廊,依靠PSL(抵押补充贷款)试图打造中长端政策利率指引。
早前有报道称,国开行从央行获得3年期1万亿元的PSL,用于棚改专项贷款,利率水平位于4.5%。那么,本次SLF与之前的PSL差别在哪?
“利率肯定是低的,跟国开行PSL一样,到底多少,进度如何,没有人知道,和国开行PSL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陆俊龙对本报表示,由于PSL是三年期的,而SLF是三个月的,期限不同则利率无法比较,“利率应该比上次略高。因为三季度实际市场利率整体比二季度高,所以相应SLF的利率也会抬升。”
央行公开资料称,SLF利率水平根据货币政策调控、引导市场利率的需要等综合确定。
返回海西房产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