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官员称,今年下半年要千方百计“去库存”,这意味着房企要千方百计以价换量,地方政府要千方百计刺激需求,而不合时宜的限购政策也要适时退出,但对需求方和供给方两端刺激的同时,缺了对最关键的中间环节——商业银行的激励。
最新公布的7月货币信贷数据不尽人意。据统计,7月新增贷款3852亿元,同比少增3145亿元。社会融资规模2731亿元,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减少1.69万亿元和5460亿元。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13.5%,比上月下降1.2个百分点。
7月金融数据的回落,虽然超出市场预期,但并不令人意外,这再次验证,定向调控政策效果有限,货币政策操控方式需检讨。当然,表面看,6月信贷冲高过快,7月回落也属正常,再加上商业银行年中冲时点考核,也使得信贷和存款均受季节性因素影响。不过,这样的数据更反映出真实的金融状况。其一,实体经济对贷款需求下降,包括房地产融资需求主动减少;其二,银行风险偏好降低,没有政治动员,银行不会任意扩大风险敞口;其三,宏观调控信号扭曲,市场预期延续宏观下滑轨迹。
宏观管理当局企图分解总量工具的做法并不恰当,不仅难以获得定向输血效果,更是扰乱了市场判断。不过以长期视角看,一个月的数据变化仅仅是宏观扰动因素,不足以影响经济走势。特别是房地产业,目前各地救市措施相继登台亮相,并在个别地区带来刺激效果,但不会改变房价长期调整走势。
社会融资规模数据显示房地产企业融资需求有下降倾向,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表外业务整顿致使房企融资被动减少,二是市场预期导致房企主动减少融资额。在行业数据上显示为投资增速下降,房屋新开工面积持续下降,特别是住宅新开工面积7月下降16.4%。而在住房销售方面,7月降幅比1-6月扩大1.6个百分点,预示消费者依然保持看跌态度。
在银行信贷下降的背后,是按揭贷款的萎缩。目前多家银行收缩了住房贷款规模,有的银行公开控制开发贷款数量,也有银行以繁琐贷款审核来变相减少按揭业务。不管各家银行对住房贷款态度如何,传统的安全产品按揭贷款的利率价格已经难见优惠,可以说,银行对房地产业的风险偏好迅速下降,这使得金融杠杆对房价的支撑不复存在。
返回海西房产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