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首页 > 博文 > 正文

杨红旭:中国楼市不会重蹈日本覆辙

海西房产网 发布时间:2014.07.03来源:杨红旭博客

导语:近几年,每当房地产市场降温之际,楼市“泡沫论”、“崩盘论”便大行其道,今年尤甚。许多人动辄拿国外泡沫及破灭的经验,来论证中国楼市泡沫之大,描绘未来崩盘之惨。其实,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与房地产市场所处阶段,与国外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不宜简单对比。
标签:   中国楼市

  中国楼市不会重蹈日本覆辙
 
  近几年,每当房地产市场降温之际,楼市“泡沫论”、“崩盘论”便大行其道,今年尤甚。许多人动辄拿国外泡沫及破灭的经验,来论证中国楼市泡沫之大,描绘未来崩盘之惨。其实,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与房地产市场所处阶段,与国外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不宜简单对比。为了让大家更多了解国外情况,笔者将通过系列文章形式,解析国外典型房地产泡沫的生成与破灭,系列之一先谈日本。
 
  最后一次大涨才是泡沫
 
  二战之后,日本经济在废墟上迅猛发展。经济起飞后,日本地价和房价保持较高涨速。日本不动产研究所数据表明,从1960年至1990年的30年里,日本六大城市地价上涨了56.1倍。地价带动房价上涨,地价涨幅高过房价(中国2003年后中国亦如此)。30年间,地价飙升了三次。

  第一次,1961年前后以工业用地地价上涨为带头,最高的年涨幅为53%。
 
  第二次,1972年田中角荣发表了著名的《日本列岛改造论》,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金融政策,结果引起抢购土地风潮,1973年出现地价、房价、物价(还有石油危机的因素)皆大涨,六大城市地价上涨38%,住宅用地价格上涨更显著;前两次地价大涨后,并没出现持续大跌,但第三次大涨结局却迥然不同。
 
  第三次,从1985年开始,土地价格进入加速上升时期,虽然单个年份的涨幅并未超过前两次的最高值,却是持续大涨时间最久的一次。1986年-1989年,持续保持20%以上的涨幅。1991年相比1985年,六大城市的土地价格指数上涨超2倍。1990年日本土地资产总额相当于同期日本GDP的3.69倍,占到国家财富总额的约70%,是美国土地资产总额的4倍,而同期美国土地资产总额仅占国家财富总额的25%。
 
  1961年、1973年和1990年,是地价涨幅的三个峰值。前两次地价大涨,因为有经济面与需求面支撑,所以没形成泡沫,而第三次则不同。
 
  从经济增幅看,前两次处于8%以上的经济高增长时期。1974年开始,日本经济告别高增长,步入中低增长,增速低于5%。
 
  从城镇化进程看,1974年城镇化率达到74.9%时,日本住宅建设量达第一个高峰(1987年再创历史新高)。前两次地价大涨,城镇化率不算太高,其中1961年时城镇化率尚低于70%。
 
  从住房饱和度看,1968年日本户均住房套数首次超过1,意味着告别住宅短缺时代,而之前的两次地价大涨,皆处于住宅需求旺盛时期。第三次地价大涨,则脱离了自住需求的有效支撑,形成大泡沫。

返回海西房产网首页>>
海西房产网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海西房产网”,获取楼市新闻资讯。
地产要闻,一手掌握!更多关注@海西房产网官方微博
更多

今日热点

楼盘动态

地产招聘

更多>>
热门楼盘:更多>>
热点推荐
购房工具

楼市画报

楼盘广告

更多>>
福州楼盘签约:销售排行>>
>>相关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 公司招聘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h0591.com © 2013 海西房产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1002896号
客服电话:0591-83784488 客服QQ:18512029 378670880 466844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