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理性还是泡沫?
越能为移民创造就业的城市,房价泡沫破灭的风险越小
十多年来,关于中国存在房地产泡沫的声音从未中断,持“泡沫论”的人包括2013年诺贝尔奖得主罗伯特·希勒在内。希勒等人的一个主要理由是,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房价与收入之比最高。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数据是,中国人买一套房子平均下来需要15年的收入,国际上是4年-6年。
房价上涨趋势与推动因素
用房价与收入之比来评价房价,其理论基础在于,通常情况下一个家庭会将自己收入的某一个比例用于住房开支,这个住房开支不管是用于租房还是还贷,它反映的是住房的真实需求。所以,房价与收入之比如果太高,就可能不反映真实需求了。
假定一个家庭会将自己收入的某个比例用于住房开支,给定这个比例,如果家庭的收入不断提高,意味着家庭的住房开支将不断增长。再假设新建的住房以某一个速度增长,那么房租和房价就取决于需求和供给增长的相对速度。问题是,家庭的居住面积不会无限地提高。这意味着,住房供给的增长从长时段来看是慢于收入增长的。于是,在长时段里,房价是不断上涨的,只是速度有多快的问题。
如果认识到房价的上涨趋势,而住房可以通过抵押来购买,我想,大多数人会选择现在买,除非你认为当前买房的压力大到挤出了必要的消费。对于买房做投资的人来说,还得加个条件,房价上涨的速度要大于其他投资回报。
中国还有两个特别因素加剧了房价快于收入上涨的趋势。第一个是低利率,由于对存贷款利率的管制,中国最近20年来的实际利率大约就在平均1%左右。对于一个年均经济增长大约10%的经济体来说,这样的实际利率意味着资金成本非常低。于是,不妨先借钱买房。
第二个是土地供给收紧。2003年以来,中国一方面在土地的一级市场上实施了更为严格的招拍挂制度;另一方面开始减缓供地的速度,特别是相对减少了在东部城市的建设用地供给。结果是,在大量人口流入的东部,土地供给却相对收紧,于是东部的地价和房价被更快地推高。
城市化、移民与房价
在全球范围内,越是发达国家,房价与收入比越低。理由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率较低,城市化进程已经结束。而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较低,经济和人均收入在快速增长,这意味着在长期住房能够升值。
预期到这一点,消费者的购房行为将早于人均GDP(收入)的增长,从而使当前的高房价包含有理性的成分。国际横向的比较显示,在城市化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房价与人均GDP的比值相对更高。
返回海西房产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