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开发商最担心的不是客户问题,而是银行信贷问题,如以前授信的三个亿、五个亿随着期限的到来,不再放贷,即使放贷也比以前的成本增加了近一倍;另一个是客户购房贷款的紧缩,大多数银行都将利率提高了20%以上,且放款时间由以前的两个月增至四个月或六个月。
按说如此的压制,开发商应该大肆降价,客户应该退却,楼市应该崩盘,但结果却与人们的期望大相径庭。
首先是地王继续出现,这一波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导演的地王争夺战一直到现在都没有画上句号,一二线城市的优质地块依然是地王和潜在地王;其次是房价继续上涨,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房价环比一直都是上涨,虽然涨幅有所缩小但依然没有看到房价环比下跌的影子;再者,购房者买房依然活跃,笔者这几个月参加过几个高档楼盘的开盘活动,人满为患,买房者没有丝毫的犹豫和观望,买房和买大白菜一样轻松,完全不像媒体所描述的那样冷清和恐怖;最后,开发商并没有出现大面积破产和跑路的现象,偶尔出现一两个无足轻重,不能作为普遍现象对待,很多媒体唯恐天下不乱而大肆渲染诸如“鬼城”、“空城”、“腰斩”、“雪崩”,一看词汇就是做空机构的一贯伎俩,一捅就破。
回过头来问一句,开发商的末日到了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问诸位几个小问题:
1、中国的土地制度和招拍挂制度改变了吗?
2、中国的城镇化道路是往前走还是往后倒退或者裹足不前?
3、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依赖能终结吗?
4、你有200万或者2000万,你除了买房还能干什么?
5、如果你资金充裕,家有两个孩子,你会只买一套房自己住吗?
6、10年前的一元钱能买四个馒头,现在只能买一个,10年后,是不能需要四元钱才能买一个馒头?除了房子能保值外还有任何一个品种能保证10年后1元钱还是1元钱的购买力吗?
7、二胎政策放松后,10、20年后是不是又一轮人口红利到来了?
不多问了,一边大力推进城镇化,一边大肆印钞票,一边又要控制土地资源和信贷,这简直就是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壮举,偏偏被中国政府运用的出神入化,苦了的是中国民众。
政府认为不授信额度只盘活存量就能维持市场运转,政府认为只要银行少给开发贷或客户贷,就能将各种风险化解,政府想的太天真了。
殊不知同样的2个亿现在已经通过各种包装和营销,变成了3个亿乃至4个亿,被数个开发商来回的用,毋庸置疑,未来的资金成本会越来越高,但无论有多高,最终都会体现在房价上,买单的依然是全体中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