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将成为打工仔?/
“我们最近才刚跟银行谈成一笔贷款,利率还是比较便宜,现在银行对于大型房地产企业还是很看重,受影响的更多是中小型房企。”保利地产董事会秘书黄海日前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陈凯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目前的金融环境下,那些年销售超百亿的房企,比销售只有一二十亿的房地产企业更容易获得贷款。
出于这样一个原因,很多房企都通过高负债扩大规模。近两年来,诸如泰禾、融信等起家于福建的房企凭借积极扩张的高周转策略,在销售业绩方面取得爆发性增长。然而,对于迅猛增长的业绩,企业土地投入增幅更大,部分企业拿地金额甚至超出销售额。
根据克而瑞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以融信地产为例,2013年以来拿地金额超过240亿元,而融信目前仅10个在售项目,其2013年的销售金额约为120亿元,只为同期拿地金额的一半。
据悉,阳光城和泰禾2013年三季度末的净负债率分别高达158%和245%,大大超出行业水平。上述房企高管认为,尽管眼下高速扩张使得诸如泰禾这样的企业业绩实现成倍增长,但高负债情况下企业融资难度加大,资金链一再收紧,增加了企业未来的运营难度,一旦运营不利极易遭遇较大损失甚至破产。
此外,中小型房企“出局”的现象也愈加明显。根据中原地产的研究数据显示,最近数周,内地一些产权交易所的房地产类项目挂牌在增加。截至2月25日,北交所挂牌的房地产类项目达到了27宗,其中2014年以来挂牌的项目达到了19宗。上海产权交易所的挂牌房地产类项目也达到了16宗,合计市值接近百亿。
“如果市场出现剧烈波动,越来越多中小型房企需要卖股权求生存之时,那些经营稳定、手握重金的企业反而会成为受益者。”朱一鸣认为。
陈凯认为,中小地产商的结局,也并不是那么悲惨。一些中小地产商可以选择拥有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证书的房地产私募合作,通过他们融资获取发展的机会。只不过,在这种模式下,开发商将慢慢变成房地产金融机构的“打工仔”。这也是全球房地产开发行业发展的普遍规律。
返回海西房产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