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近日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要“健全城镇住房制度”,建立以土地为基础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实现全国住房信息联网,推进部门信息共享。
住房信息联网为何“难产”?
据报道,国务院已要求国土部在2014年6月底前出台《不动产登记条例》。值得一提的是,不动产登记中最为核心的全国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联网工作2010年就已经启动,但进展并不顺利。
500城市住房信息联网“难产”
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工作的第一步,即40个重点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联网历时便长达两年之多。2010年下半年,住建部便提出要对40个重点城市的房地产交易、个人住房产权信息变更等进行实时监控。但由于进展缓慢,住建部不得不将时间延至2012年6月底。
截至2012年5月17日,全国仅有广州、福州、厦门、南京、无锡和苏州6个城市宣布信息系统与住建部联网。2013年2月,住建部相关负责人公开表示,40个城市的住房信息联网完成。逾期8个月。
按照住建部原本的预想,去年6月底住房信息联网工程将扩展到500个城市。不过“大限”已过,这一目标依然“难产”。
“住房信息联网比预想要难得多”
有报道援引自一位接近住建部的人士称,联网的城市已经超过60个,但远未达到500个。联网进度的延期存在多方原因。
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此前表示,利益集团的阻力是一大原因。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也曾公开表示,房产信息联网技术不是主要问题,而是有些部门和地方顾及相关利益,存在故意控制的举动。
住建部部长姜伟新曾经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坦承,住房信息联网比预想中要难得多。
通过全国性的住房信息联网系统,有关部门不仅能有效监控房地产投资的资金流向和楼市销售等运行情况,同时还能通过监测实时的数据,进行准确的统计分析,进而制定相关的引导措施。例如针对房产税的实施、空置房的税收以及限购等问题,住房信息联网都将有助于楼市的精确调控。本报综合报道
身份号码可查收入房产信息
《规划》提出,全面推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健全人口信息管理制度。加快推进人口基础信息库建设,分类完善劳动就业、教育、收入、社保、房产、信用、计生、税务等信息系统,逐步实现跨部门、跨地区信息整合和共享,在此基础上建设覆盖全国、安全可靠的国家人口综合信息库和信息交换平台,到2020年在全国实行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唯一标识,依法记录、查询和评估人口相关信息制度,为人口服务和管理提供支撑。
返回海西房产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