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头的生意
房企扩张,留给猎头公司的是大量的商机。
在北京某猎头公司担任董事的赵志诚,去年这时候还能旅游散心,如今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工作。11月7日这天,一家销售额50亿元、目标冲刺百亿元的民营房企,一天就发出100个岗位需求,很多部门几乎是重新组建。他在当天紧急安排4场会议,把任务分配给各猎头。“目前很多地产公司都为进入百亿房企俱乐部,制定相对激进的人才战略,百亿实际是房企的一个坎。”赵志诚表示,这类扩张型房企有一种共识,挖角对象瞄准前30强企业,尤其对万科、龙湖的职业经理人会给出较高薪酬。
薪水奖金和销售任务之间,有一笔有意思的账目。以在知名上市房企工作的谢建华年薪30万,两位领导年薪60万计算,三个人的小团队需完成30亿元的销售目标,才能拿到上述150万元的酬劳。而30亿元按市场中最低6%的融资成本计算,单一年利息就需要1.8亿元。酬劳与利息相比,却仅是后者的千分之八。
为招揽人才,激进型的房企愿在这笔账目中,做出更多的利益让步。赵志诚讲述,以万科为代表的龙头企业,薪酬相对偏低,一些中小型房企愿对人才抛出高薪的橄榄枝。以今年在北京连拿4块地的某闽系房企为例,其挖过来的北京区域总经理年薪达到300万,营销总监薪酬也有200万元之多。“相对企业后期巨大的销售任务及百亿元的冲刺目标,实际并不过分。”赵志诚说。
不过,赵志诚更愿把为房企和人才牵线搭桥的猎头生意,当作一门功夫。让他一直引以为傲的案例是,曾经为一家扩张型房企找主管营销的集团副总裁,合适人选却远在国外。发了80余条短信并等待了2个月后,人才与企业领导一见面,却差点因性格不和掐起架来。最后,还是说服了企业,双方握手合作。
前程无忧对今年第三季度878家房地产企业所做的招聘调查显示,有招聘意向的非上市民营企业占70.3%,51.8%的企业因业务扩大增加招聘。另外,中高级工程和管理人才一直是房地产行业招聘的首选,今年三季度有此需求的分别达到61.5%和47.7%,企业高管需求也有13.7%,远高于IT、零售和重工等行业。19.1%的房地产企业表示,销售总监苦寻不得。
去还是留
和谢建华共同奋斗的一位同事,最后选择了离开。新东家是一家民营房企,给出的酬劳是年薪80万元,是该同事30万年薪的近3倍。
拒绝了五六十万年薪的机会,选择留下来的谢建华,今年的基本工资仅上涨了2%。更让他受打击的是,正在寻找的助手,身价竟比他涨得还快。谢建华的预计是参加工作三四年,薪水五到七千,这个价格去年还很容易招到,但今年面试者最低月薪就是7000。
“就是懒,不然早走了。”谢建华有时会这样调侃。但实际上,他有自己的打算。在他眼里,上市公司不仅薪金有优势,品牌、土地储备、融资渠道、培训机会都超过小公司。而小公司能给的只是高薪水、高位置而已。他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如果是凯德邀约,虽然工资不会太高,但会送到新加坡去培训一年,换算成钱会是多少呢?”谢建华说。
高薪还是名企,对于不少地产经理人而言,是个难做的选择题。
亟待扩张的房企委托猎聘时,往往会青睐高薪招一些职业经理人的岗位,但这也意味着实际工作中经理人要承担更全面、复杂的操盘营销,甚至管理、协调的任务。而万科、龙湖等龙头房企,内部有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侧重于招聘中层、低层人才。虽然薪水不高,但经过培训和操盘锻炼的职业经理人,名门出身的背景,将会为其未来市场身价大大加分。
是什么撑起地产经理人的高薪?在赵志诚看来,土地招拍挂制度使地产行业向少数房企集中,一些不甘心出局的房企,必然会在扩张中高调打起人才战。而地产经理人的高薪水,也与房地产业的30%-40%的毛利润率,以及其对国民经济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有关。“当有一天,房地产不再暴利,地产人的薪酬优势才能真正消失。”他说。
在今年8月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的2013年北京市17个行业中,房地产开发经营业以人均年薪12.65万元再次夺冠,比2012年出现23.89%上涨,也是今年超市零售业人均年薪3.18万元的近4倍。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百货零售业则分别以人均10.09万元、8.88万元居二三位。值得注意的是,被公认最多金的“金融业”,并未出现在这次统计中。
(应被采访者要求,文中部分采访对象为化名)
返回海西房产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