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与金融学家逐渐完善有效市场理论。1967年,罗伯茨将“所有可能获得或利用的信息”分为“历史信息”、“公开信息”和“内部信息”三类,提出了证券市场的弱式有效、半强式有效和强式有效的区分方法。1970年,尤金法马在此基础上,提出弱有效市场、半强型有效市场、强有效市场,弱有效市场中股价反映过去的一切信息,半强型反映过去与公开调得到的信息,而强有效则是所有过去、现在,公开、非公开的信息。
所有这些理论都未设想过以下极端情况,在信息基本紊乱的市场,价格该如何制订?如果基本指数被看作政绩大公司业绩受到人为干扰,如果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故意颠倒黑白,或者先预喜再报亏、先预亏再报喜,那市场又会如何反映?
A股市场起码可以印证一点,当投资者得不到基本准确的信息时会发生两种情况,首先是羊群效应,大量投资者集中在资金集中之地寻求安全边际,他们以为资金互相取暖就可以摆脱屠刀。目前的创业板市场就是典型现象,以往投资者曾经喝酒吃药、文化创新,让资金扎堆刺激人气。其次,市场情绪会更趋于极端,市场悲观延误数年,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无法走出失效的漩涡,不得不依靠暂停IPO等强心针恢复市场生命。
目前热火朝天的房地产市场同样不可思方,落到模型之外。罗伯特希勒从2009年开始曾经数次警告中国大城市的房地产,按照房价收入比、租售比,中国的房地产应该已经崩溃了好几次,中国房地产泡沫比日本泡沫最高的时候还要高。四年过去了,中国的房地产除个别城市外普遍上涨,任志强说房价还会涨,谁更准确?
泡沫总会崩溃,但我们无法预知什么时候崩溃,尤其在民间财富隐性化,投资渠道单一化,个人购房家族化的背景下,以较为完美的模型进行预测是不可行的,起码收入等重要变量必须进行更正,可能以王小鲁的灰色收入来衡量房地产泡沫,会更准确一些。希勒本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提到了中国的贫富差距。
国外金融学家对中国市场并没有那么关心,他们的模型建立在西方市场的历史数据上,我们不必自作多情,非逼国际金融专家谈中国股票与房地产市场,而应该建立基本的信息准确度,建立基于自身历史数据库基础上的合适模型,才能有对话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