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说,谢国忠们可能想不通,以北京上海的人均收入,怎么可能支撑如此高昂的房价?年均不足2%的回报率,怎么还会有如此之多的人去投资买房?他们会认为,郊区大片的房子都空着,再建就卖不出去了;房贷加息,或者外资撤走,泡沫就要破了。但事实是,西方经济学家难以理喻的楼市疯狂,已经并将继续在我们面前表演。
当然,很多市场经济原理无法解释的,绝不止于中国的楼市。譬如,为什么公务员与其他职工实行养老“二元”体制,养老退休金远高于其他社会成员?为什么取消住房分配15年了,大批公务员至今仍在享受福利分房并且可以上市套现?为什么会有特供食品、干部病房、教育“共建”?为什么审批制变成了“卡和要”?
回到楼市。有几个国家,像我们这样,数量如此庞大的群体热衷于买房,5套、8套、几十套?这是因为,可以坐而生利,而且几乎没有任何持有成本。中国人均资源极不平衡,却允许这种畸形的资源配置,恐怕也颇令市场经济原理手足无措。
但随之就会有朋友问,如果严格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可能于事无补,甚至会恶化。比如,政府对商品房直接限价,就是典型反市场化的行为。但在北京这样的城市,如果不限价,2.2万元的房子,地产商绝对敢卖3万元。政府放手还是不放?
悖论出现了。市场运行的逻辑与政府管理的动机,是矛盾的。怎么办?看来还是要回归真正的市场化,而不是伪市场化。所谓伪市场化,就是框架是市场化,肌理是行政管制,政府之手随时以市场失灵的名义进行干预,或曰矫正,结果离市场化越来越远。
本来,我对年底包括房地产长效机制的会议还是有所期待的。但8月20日晚上一位朋友再次浇灭了我的幻想。他问我:社保二元体制的设计者是谁?公务员可以福利住房并套现的设计者是谁?分层享受特权待遇的设计者又是谁?这些设计者何曾征求过你的意见?既不曾征求过你的意见,你的权益又凭什么能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