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5月,全国公共财政收入56214亿元,同比增长6.6%,增幅回落6.1个百分点。至5月份,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增速连续第三个月停留在6%左右的低位。两相对比,不难想象“点土成金”的卖地行为对地方政府的诱惑有多大。
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认为,中国经济能够保持长时期高速增长,除去低劳动力成本等因素外,廉价的土地成本是最为重要的原因。地方政府依靠土地红利,补贴了低价提供的城市公共用品,支撑了大量非农就业,这正是土地财政发挥的积极作用所在。 但一些专家担心,地方政府已经依赖了“土地财政”好日子,没有更多好办法再通过发展实体经济慢慢积累财源。这主要因为历次“房市新政”直接遭受房地产“连坐”的受害者,就是那些钢铁,水泥,砖瓦,运输,电能等国有实体产业。
《从2010年起,中央明确要求地方政府通过“土地财政”获利的收入,重点用于改善民生和偿还政府债务,用于保障房建设、教育投入等。但是实际情况并不乐观。这几年地方政府的土地获利,更多是继续与扩大政府负债相“配套”,进行城市建设与改造、甚至大拆大建。 而对房地产调控来说,不解决“土地财政”,限购、限价等行政手段只能是权宜之计。“只要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不变,即使增加再多的土地供应,也阻止不了地价、房价的上涨。”复旦大学住房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杰说。
业内人士称,房价问题与住房需求、财税关系、“土地财政”等多方面问题相关。目前房地产调控面临诸多关键抉择,必须统筹考量、完成一部既科学又完备的制度设计。
向过去违反市场竞争机制原则的临时性“三限令”措施,决不可再长期执行下去了!否则,在超出经济下行警戒线之后,积累的三十年改革开放成果,将会因过去“房市新政” 后遗症酿成的经济崩盘而荡然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