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首页 > 资讯头条 > 正文

二三线城市综合体陷发展困境:体量大难消化

海西房产网 发布时间:2013.06.13 来源:中国经营网

导语:在巨大光环的吸引下,不少人认为当今商业地产已步入城市综合体“唱主角”的时代,甚至有不少地方政府固执的相信,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竞争也要靠城市综合体来决胜负。于是乎,大规模、大体量、全业态,一座又一座“城中之城”在二三线城市平地而起。
标签:   城市综合体  商业地产

  如同地价的一夜飙升,城市综合体的概念似乎也是一夜之间急剧蹿热。在巨大光环的吸引下,不少人认为当今商业地产已步入城市综合体“唱主角”的时代,甚至有不少地方政府固执的相信,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竞争也要靠城市综合体来决胜负。于是乎,大规模、大体量、全业态,一座又一座“城中之城”在二三线城市平地而起。

  新城区博弈

  二三线城市对综合体的热情,已成为当前中国的“特异现象”。虽然经济还没有发展到一线城市的水平,但其开发的积极程度甚至超过了一线城市。

  “在高涨的热情下,如今许多城市的新城区开发,政府都规定必须要有综合体的配备。”汉博投资集团董事长朱友军认为,政府之所以要规定这一点,“一是能出业绩,二是综合体里面的酒店等商业部分,可以为当地带来稳定的就业和税收。现在70%的二三线城市的政府都已经意识到这一点。”

  新区开发往往是开发商和政府在进行博弈。新城区的开发建设应该是先有人住,再有产业,再有 写字楼 ,再有商业这样一个顺序。然而,政府往往会反过来想,即先出综合体、先出商业,因为这些看上去,马上就会业绩斐然。

  “政府引导”存误区

  与政府合作新城区开发, 土地 价格自然低廉。但一些开发商对未来明显估量不足:地虽然可以很便宜地拿下,但项目以后能否做得起来,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由于商业开发经验不足,一些开发商的这种无意识状态,他们认为以低价拿到新区最好的土地,政府又给予许多优惠,开发综合体问题不大。但殊不知,综合体里住宅卖完的利润,往往很难填满留下来的物业在未来的运营成本。

  于是,不难想象,在这样双重甚至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有多少表面华丽的城市综合体正行走在“幸与不幸之间”。

  业内人士认为,开发商所犯的错误在于对当地消费力判断不足、盲目立项,并且简单复制大城市的成功经验,对当地市场预期过于乐观;此外,开发企业缺乏专业操盘能力,后期运营管理不规范、后劲不足等,也是目前城市综合体开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散售带来先天不良

  像万达集团(廊坊万达广场) 、中粮集团以及宝龙集团等商业地产龙头企业,在当前环境下的战略是“只做城市综合体开发”。虽然城市综合体能为开发商带来多方面的经济效益,但也应该看到,城市综合体具有较大的操作难度,需要更高的技术含量和雄厚的资本金,一般中小型开发商往往难以胜任。

  然而,一些开发商为了缓解资金压力,在运营综合体的过程中已经开始“走形”。综合体应以商业为主打,但目前很多项目都把酒店部分变成40或50年产权的酒店式公寓卖掉,这样就变成单纯的卖住宅获取回款了。甚至有的开发商还将写字楼打散出售。然而,他们并不知道,“写字楼只有统一出租整体销售,才能做出档次来。如果分散出售,小业主再进行各自出租,这个城市综合体的商务感觉就会大打折扣。”

海西房产网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海西房产网”,获取楼市新闻资讯。
地产要闻,一手掌握!更多关注@海西房产网官方微博
推荐微博
更多

今日热点

楼盘动态

地产招聘

更多>>
热门楼盘:更多>>
热点推荐
购房工具

楼市画报

楼盘广告

更多>>
福州楼盘签约:销售排行>>
>>相关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 公司招聘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h0591.com © 2013 海西房产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1002896号
客服电话:0591-83784488 客服QQ:18512029 378670880 466844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