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R IC分析师朱一鸣:
自2011年底,企业长短期债务比开始逐渐分化。其他中小企业的长短期债务比一路走低,今年二季度为1.18,表明这些企业的债务结构并未明显好转,短期偿债压力犹存。
市场形势的改变让一些中小企业很难获得稳定的长期贷款,而只能获得像信托之类,利息较高的短期借款。这说明大型房地产企业较中小房企的资金安全风险低。
链接
中小房企其他拿地策略剖析
手段一:先联合拿地再单干
在大型房企联合拿地的风潮下,中小房企为了应对招拍挂市场的激烈竞争,也在相互“抱团”联合拿地,比如中小房企事先组成联合体共同投标。有的可能是开发和资金的联合,有的是技术与技术的结合,有的是设备的结合,或者与施工企业的结合。又或者是开发商与开发体联合,通常是联合投标以后,再分地,分完土地以后大家各干各的。
一小开发商副总梁先生表示,“这种方式我们之前就有过尝试,就是前期大家一起去拿地,然后一起开发后各自经营,有的开发商把房子拿去卖了,有的去放租,各自有各自的想法和用途。”
手段二:利用公益事业圈地
一些中小开发商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通过各类慈善事业、福利事业、宗教、教育等名目启动开发项目,一方面,当地政府以此名目立项圈地,低门槛吸引投资商;另一方面,开发商扛着公益旗号向地方投资。
手段三:利用市政工程圈地
开发商通过向地方投资道路、管网、广场、绿地公园等看似不挣钱的市政项目,在赢得地方政府信任的同时,也为获取区内成片土地及邻近区域地块的开发权奠定了基础,即使最终的土地出让方式是市场的,因先期市政工程项目的垫底,就多了一个成功的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