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城偏爱“低溢价”
同样是闽籍房企在一线城市拿地,阳光城和泰禾集团在策略上就明显存在差异。
阳光城集团4月10日发布公告称,4月3日,在上海市土地交易市场举办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挂牌出让活动中,阳光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有100%权益的子公司福州滨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10050万元底价竞得浦东新区外高桥新市镇G03-17地块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该地块土地用途为办公楼、商业用地。
而在此前的3月20日,阳光城全资子公司福建汇友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1.5亿元竞得上海外高桥新市镇E06-03商业地块。
相关资料显示,阳光城今年所取得的地块溢价率都不高。G03-17地块以底价竞得,楼面价4267元/平方米,溢价率0%。而E06-03地块,成交楼面价9742元/平方米,溢价1.36%。
在2012年年度报告中,阳光城曾表示,未来房地产调控将常态化,调控政策的纲领仍为抑制投资性需求保持不变。在这个政策背景下,公司将审慎关注土地价格的合理性,低溢价参与投资。
闽企大举进军一线城市
尽管策略不同,但闽籍房企对一线城市土地市场的需求已经摆上台面。
泰禾集团曾在1月29日公告称,今年将继续增加土地储备,总额不超过50亿元,拿地将锁定海峡西岸经济带、京津冀以及长三角地区,2013年将在巩固海西的基础上大力拓展北京市场。
另外,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底,阳光城已累计储备土地可开发建面逾600万平方米,除了福州、西安,新增土地亦集中于厦门、上海、太原、兰州等新的扩展重点区域。而仅仅过去的三月,除了上述上海外高桥E06-03地块以外,阳光城还先后在太原、福州、石狮拿地,计容建面达84万平方米。
福州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王阿忠表示,闽企外地拿地主要是根据企业自身发展战略在决策,考虑企业各种资源配置。尤其泰禾和阳光城都是上市公司,相比其他房地产开发商视角更宽,近两年也开始尝试将自己的项目带入一线城市。
新政下转攻商业地产
从近期闽籍开发商竞得的地块看,主要以商业用地为主。阳光城在上海摘得的两幅地块均为商业地块,而泰禾集团在北京取得的地块中,孙河地块是居住用地,通州区台湖地块则是商业、住宅等多功 能用地。
房产专家王剑超表示,作为综合用地,虽然里头包含了住宅用地,但开发商可以根据利润进行平衡。
沈力男日前也表示,对于通州区台湖地块未来的规划,有商业地产方面的想法,其在福建的泰禾广场做得比较成功,希望把福建的产品线也带入北京市场。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楼市新政仅针对住宅市场,对于商业地产仍然留足空间,不少企业会转而开发商业地产。此前泰禾集团转型商业地产就是个成功的例子。此外,业内预计后市各地都将加快供应限价商品房地块,增加带有保障房性质的中低价商品房供应,单纯商品房住宅地块供应占比未来可能明显减少。这也将导致纯商品房住宅地块的土地价格依然会居高不下。
房企拿地一般会将未来市场预期列入考虑因素。各地新政落地后,二手房市场受到压制,必然利好一手住宅市场,开发商对后市持乐观态度,导致房企仍积极拿地。
王剑超认为,土地是房企的生产资料,开发商需要进行土地储备。至于如何拿地,则会根据不同城市、不同产品作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