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旧居变城市新区
如今,村里的农业色彩早已褪去。当年的农田、果林不见了踪影,都换成宽敞的路网、林立的高楼。
音西村党委副书记林绍国告诉记者,因音西村紧邻福清老城区,随着福清城市化步伐的加快,音西成为城乡接合部的重点开发地,并被拓展成福清城市的新区。
“福清最高档的住宅小区就在音西。”林绍国自豪地说,房地产项目纷纷入驻,开发了龙旺名城、锦绣家园、凯景新天地、城丰世纪园、阳光锦城等一批高档居住小区。新的商业业态不断在音西涌现。福清城区共有4个城市综合体项目,其中3个选址在音西。多个酒店项目也纷纷落户音西,其中福清市首家五星级酒店已于去年底开业,总投资8亿元。
村民改行不再种地
消失的村庄中,村民放弃了农业生产,劳动力也不断向非农产业转移。
林绍国说:“在城市化进程中,村民已100%实现转型,他们抓住涌现的大量机会,有的开店经商、有的进入家门口的企业上班。”
此外,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情况下,上世纪90年代初起,全村把目光瞄向了第二、第三产业,提高经济总量。如投资1000万元,建成音西农贸综合市场;投资1500万元,建成了建材综合市场;投资7700万元建设了全省首家农民酒店——金鹰大酒店。城市的发展,让音西村拥有的集体产业不断升值,包括建材市场、农贸综合市场、水果批发市场、林地等,村里每年的租金等村财收入达近千万元。
农民手中的钱多起来了,便寻找新的投资点。村委及时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把此前小型分散的乡村企业,逐步改造成村民合股经营的规模较大的企业,并组织能人走出音西,推销产品。全村先后集资1亿多元建起了建材、塑胶、鞋革、农械修配、粮油加工、装璜装修、综合农贸市场、建材市场等企业300多家。
如今,村民祖上留下来的土屋,早已被一座座小洋楼所代替;平坦的水泥路不断在新楼群中延伸再延伸、拓宽再拓宽;各种商店、酒家、娱乐中心随处可见;高级轿车、摩托车成了普通的代步工具……
音西村的“退休制”
告别了庄稼地,成了失地农民,如何才更有保障?
林绍顺的感受很真切。老林家里在1999年就建起一栋3层半的小洋楼,家里的电器和设施甚至比“城里的”还好。老林说:“原先是小平房,现在是令人羡慕的楼房了,什么都不缺。村里每月还发给 60岁以上的老人350元,新农合等各种保障村财政也全包了,过年过节还有福利,你说能不满足吗?”
据了解,全村现有60岁以上老人1000多人,占全村总人口的10%以上。音西村极其关注老年村民的晚年生活,每年村财政收入的近80%都用于老人福利,逐项细化惠农政策,并把“养老政策”直接与农民挂钩。该村规定,60岁以上的村民,每月可领取350元“退休金”,特殊人群可领取600元。为此,村财政每月拨款50多万元用于“退休金”的发放。据统计,音西村每年用于老年人福利的金额高达700多万元。
如今,富裕了的音西村村民,把村民文化活动办得有声有色,踊跃参加书画比赛、棋牌比赛,舞蹈队、合唱团遍地开花,太极、球类运动也吸引了不少村民参与,呈现出城区生活的和谐新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