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的故事恐怕永远是说不完的。
最近关于房地产的最受瞩目的新闻有两个:一个是“房家族”不断扩容,从“房叔”、“房嫂”,到“房妹”、“房姐”,再到“房爷”,恐怕后面还会出来个“房哥”,象元素周期表一样,名称上大有可以不断创想、虚位以待的架势;另一个,则是王石先生和任志强先生的不同观点,笔者认为王石先生的观点比较靠谱,“房价确实有点高”、“高房价不利于经济转型”。
但近三个月的市场数据却出现了异动,大有“量价齐升”之势,一线城市的新房、二手房交易都出现了明显的回涨态势,究其原因,货币和预期是主要的。
不得不说的感受是,我们在主义上坚持马克思,但在手段上却比凯恩斯还“凯恩斯”。凯恩斯偏爱短期,手段上更偏爱短期操控GDP,政府层面尤其是地方政府层面往往从实用角度滑向“凯恩斯偏执”;而马克思更注重公平的分配,更注重对房价本质的认识——来自对产业利润的索取。
再次的货币放宽,显然是此次房价和股价的重要推手,这在本质上与以往并无二致。加上房价企底回升的预期逐渐形成,市场中的购房欲望也开始回升。
更有声音认为,房地产还需要倚重,“城镇化会推动房价回升”。社会经济转型期,不会是短期的事情,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恐怕很长,难道“转型之痛”需要再次靠房地产投资拉动来缓解、缓释一下?感觉上,好像是围棋中的“劫活”,但真的能靠“打劫”房地产“活过来”吗?
房地产真的是“劫材”吗?我认为不是。看错劫材,满盘皆输!
前一轮房产价格的攀升,不仅从用地用房成本上抑制了实体经济的发展,而且从社会资金配置上导致了资金的错配—“避实就虚”。房地产价格本质上是一类资产价格,是“虚拟的”,容易泡沫化。实体经济的转型困难,并不支撑房价的回升。靠发货币“局部增收”,可能短期内推高房价,但最终更有可能陷于新一轮通胀、分配差距拉大和增速放缓,中长期看,无异于“涸泽而渔、饮鸩止渴”。
实际上,目前房地产离“软着陆”还有一段距离。而“软着陆”的根本,并不是简单的抑制需求,而是完善社会管理、加大如“农民工市民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的社会投资。通过完善社会会经济结构,最终才能稳定房价。否则,房地产的波动、甚至“过山车”行情还会不断重演,政策的短期变动也会再次进入频繁期。
预祝“蛇年”房地产市场不要再折腾了。
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丛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