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首页 > 资讯头条 > 正文

房价越调越涨怪圈:业内称新一轮涨价预期已形成

海西房产网 发布时间:2013.01.31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张晓玲

导语: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去年12月房价指数,54个城市环比上涨,一线城市首现同比、环比全面上涨,再创2011年4月后新高。不过,市场气氛已经被过度渲染。多家机构人士称“房价上涨预期”已经形成。世联地产购房者调查显示,目前预期房价继续上涨的购房者占比已经上升到近6成。
标签:   房价  调控

调控的怪圈

  在包括任志强在内的多位业内人士眼中,当前房地产市场的焦灼,仍然只是过去多年调控的轮回。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研究员巴曙松在近期的一次论坛上阐述了这一怪圈的存在:过往的调控都是限购限贷,市场貌似供大于求,但很快开发商的现金回款减少,本能的反应就是不开发。往往调控到后期,就是房地产供应量稀缺。调控力度稍微减弱,价格又上去了。所以这几轮调控下来这个怪圈没有打破。但房地产投资增幅已从40%,降到20%以下。

  谭华杰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周期性波动已成常态。而在波动的市场中,企业很难进行正常的经营策略安排。

  以增持土地储备增加未来的供应而言,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多位开发商高管认为,由于土地供应垄断的存在,地方政府往往在市场低迷时期收缩出让土地,即使如万科在低谷之时资金充裕,也难以获得优质的土地储备。比如去年一季度地价很低,但当时手持现金400多亿的万科并未获益。

  “2008年之后万科对于市场的判断基本没有出过错,但受益并不多。”谭华杰对本报记者说,没有哪家开发商能在土地市场成功“抄底”或“逃顶”,万科能做的,只是在地价回升之时,将拿地金额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他认为,拿地金额占当年销售金额的40%左右,风险是可控的;在策略上,坚持做主流住宅,坚持高周转,即所谓“不囤地、不捂盘”。

  陈劲松也认同万科的做法:对企业来说,预测没意义,重要的是应对。“2008年之后只要关注成交量即可。玩价格博弈都会变成小开发商。”陈劲松说。

  但并非所有的开发商都这么认为,往往是在地价高峰期,不少企业冲动购地,高价地频现,为之后的市场埋下了隐患。如数据显示,绿城[简介 最新动态]在2009年,拿地金额占当年销售金额超过100%,由此导致了后续一系列的资金链危机。

  不过,此轮调控以来,开发商应对市场波动的技巧越来越娴熟。2012年房企拿地数据显示,前十大开发商储地金额远低于当年销售金额。

推荐微博
更多

今日热点

楼盘动态

地产招聘

更多>>
热门楼盘:更多>>
热点推荐
购房工具

楼市画报

楼盘广告

更多>>
福州楼盘签约:销售排行>>
>>相关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 公司招聘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h0591.com © 2012 海西房产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1002896号
客服电话:0591-83784488 客服QQ:18512029 378670880 466844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