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溢价率连续三次超过50%,就要向上级单位汇报,解释原因,并可能被问责。”上述江苏省国土厅有关人士向记者介绍,也正因此,一旦连续出现两宗溢价率超过50%,地方就要考虑暂停出售,研究创新土地出让方式,以免被上级调查、问责。
以北京为例,经记者不完全统计,去年北京有12宗地被暂停出让,其中,继9月份通州台湖镇两地块,一个以88%的溢价率出让,一个以122%的溢价率出让后,北京国土局即宣布暂停十宗地块的出让。
“要不就先推一个溢价率低的差地,再推一个溢价率高的好地,避免连续的高溢价地块,避免问责”,上述江苏省国土厅有关人士解释,“但是溢价率频次出现多了,也很难交差。”在国土部看来,溢价率高说明地方政府不了解当地的土地市场,对底价评估过低,没有很好的参与宏观调控。
隐形成本增加
在国土部严控溢价率的背景下,北京1月供应的土地近七成选择以招标方式出让,防止高溢价、地王地块。
1月18日,备受瞩目的北京玉渊潭乡地块争夺结果揭晓,该地块的土地一级开发企业——北京京投置地房地产有限公司联合体以22.4%的溢价率竞得,此前报出最高价52亿元的的首开联合体意外败北。
令人吃惊的是,该公司母公司是上市公司京投银泰(6.23,0.45,7.79%)(600683.SH),在消息公布前一天(1月17日)其股票涨幅高达10.10%,强势涨停。
兰德咨询总裁宋延庆告诉记者,土地一级开发商去二级市场是独具优势的,不过,从土地供应方式公平公正的角度上说,应该防范出现一二级土地市场联动的可能性。招标出让方式虽然可以避免价高者得,但是其中涉及评分指标、评分专家是否公允,却不得而知。
宋延庆强调,“价高者得”的拍卖方式虽然会推高地价,但是相比招标,更为公开、透明,也更符合市场规律。
湖北省一位土地估价师告诉记者,定一个合理底价,可以确保溢价率稳定在50%之下,但并不容易,“定低了,溢价率就会过高,被问责,定高了,很可能流标流拍,影响后期的土地出让收益。”
在溢价率红线的问责大旗下,郭玉良介绍,据其了解,各地都加大了对于土地价格评估力度,以求设立一个更为合理的定价机制。一方面是强化了研究人员的专业和对土地市场的判断;另一方面,也开始主动的找第三方机构,以及开发企业进行初步的征询,以了解市场的定价情况等。
上述湖北省土地估价师告诉记者,可能会出现一些违反先行以公平公正的土地出让供应制度,“为了防止溢价率过高,会抬高底价,但为了避免流标流拍,可能会找一些关系不错的开发商托底,比如国企,或者是承诺调整容积率等”。
黄金湾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申威亦担心,推广招标的土地供应模式,将会提高拿地的门槛,很多中小企业将被剔除在拿地门槛之外,而更多的是由具备先天优势的国企和大型房企竞地,加剧房地产市场“国进民退”的现象。
工业地推高住宅地
除了住宅用地真实涨幅被掩盖以外,工业用地的出让规模过大和价格偏低的问题,也始终是土地调控的硬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