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先生最近在谈到北京的保障房时说:“跟各区县讲清楚,保障房根本做实,政府才有话语权,如果不做实做足,地方政府始终面对市场的挑战,再造社会舆论也显得苍白无力。现在抓住时机,把保障房工作做实做足,你就有话语权,从容应对。这不是可做可不做的事情,谁欠账多,谁日后吃的苦头更大。”
“话语权”简言之,就是说话权,即控制舆论的权力。话语权掌握在谁手里,决定了社会舆论的走向。
郭先生说这段话,至少说明在房地产这件事上,政府的“话语权”目前依然不够,多少有点理亏,声音大不起来。理亏的核心矛盾,是政府一直在保障房建设上长期欠账,让市场独自挑起房地产供应的重担,房价高涨,弊端丛生,舆论沸腾。市场归市场,保障归保障,本应“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而今“一支独秀”太甚、太久,以至将此视作“邪恶之花”,绑架了中国经济,使得两手抓却两手硬软程度天差地别:一手太硬,硬到俨然貌似关汉卿笔下那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另一手太软,也似关大师所述那个“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在中国土地供应上,政府又是卖家,惟一的卖家。俗话说,买家哪有卖家精,地王频频现身助推房价走高,卖家终究逃不过大众口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铁还要自身硬!保障房是政府职能,责无旁贷,舍我其谁,然这一条软弱无力,失位久已,自身“微软”不太硬,那“谁欠账多,谁日后吃的苦头更大”就会成为可能。
照郭金龙书记的话,保障房一旦“做实做足”,政府将“再造社会舆论”,把旁落的“话语权”收复失地;那我们不妨设想一下,政府届时该如何说话,会如何“再造舆论”?
先看数据,国家部署“十二五”期间全国开工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是过去10年建设规模的两倍,且这些保障房主要选址在房价问题最突出的大中城市,加之之前覆盖的数量,今后大体能让2亿多国人受益。从国家相关机构公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1》知悉,到2020年中国内地城镇人口将超过8亿。由此,从中国保障房拟建规模与数量上看,这将又是一个新的世界第一。诚然,保障房不可能大多建设在类似北京玉泉山上、昆明湖畔、金融街边、国贸为邻,若真如此“保障”,究竟谁能有此“保障神功”呢?那无疑将造成新的不公平。
但手中有了保障房,不管保障房“远与近、新与旧、好与坏”,政府心中绝对不慌张。政府会告诉您,商品房价高,市场就让市场调节去吧,你不要急、不要吐槽、不要发微博东骂西骂、也不关任志强什么事,您能不能屈尊住进政府提供的保障房?过去,我们提“居者有其屋”,现在,我们提“住有所居”,让每个公民都有能力买到商品房是不现实的,租房、住保障房都是正常选项。看看新加坡,瞧瞧香港吧,商品房贵就不妨让价格再飞一会,翻不了天,坏不了事,没银子就申请保障吧,政府“下要保底”应尽责任,而商品房这事只能“上不封顶”爱谁谁了。
这就是“再造舆论”,这就是政府大叔“话语权”的回归!
您这位看官会问,那商品房价格还要涨吧,政府还管不管?
地球人比较明晰看法的是:土地出让政策不变的前提下,政府还要卖地充盈财政,只要有“卖”这档事,卖高、卖贵天经地义。谁贱卖,哥您傻啊?而地价高,这房价,您自个琢磨琢磨吧……
保障房“图穷”之日,或许就是商品房新一轮上涨“匕见”之时!
看看到那个时候,郭金龙书记会告诉咱们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