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之际,一度淡出人们视野的“地王”一词强势回归。
自11月27日至12月12日,半个月里,从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到二线城市南京、苏州,土地市场相继诞生了8处“地王”。不少正在观望的购房者有些恐慌:平均每两天就出一个“地王”,这是房价又要开始上涨的信号?地产中介的判断则更加直接:“面粉”涨价,“面包”当然也要涨价了。
“不具有风向标意义”
一些楼市新动向更增购房者担忧。京沪等十大重点城市今年以来首现同比(比上年同期)、环比双上涨,部分重点城市房价甚至超过调控前。
“地王”频出,房价翘尾——楼市就此触底反弹?“‘地王’不具风向标意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等专家认为,从此轮“地王”特点看,不能就此判断房价就要大涨。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认为,一部分优质地块卖出高价并不能代表整体房价水平,其与地块本身的稀缺性关系更大。
一般判断“地王”的标准有两个,一是区域性土地单价创新高,二是溢价率超100%。12日诞生的上海“地王”拍卖起始总价为54.3亿元,起始楼板价约为1.1万元左右/平方米。最终成交价也是54.3亿元,属于“贴底价”成交。
新城控股执行董事、副总裁谭为民认为,从这一波土地成交的溢价率来看,并不算太高,有的虽然是“地王”,但基本上是底价成交,与上一轮“地王”集中出现时相比价格较为合理,土地市场并没有出现“泡沫”。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微博]、北京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等专家认为,当前楼市只能算是“暖冬”,房价出现大涨的可能性不大。调控政策不会放松以及库存压力,都是制约房价上涨的阻力。
房地产商看好明年
此轮“地王”扎堆效应对开发商和购房者的心理预期影响较强。
10月以来,京沪等一些一线城市再现“日光盘”现象,以中小户型和五环外楼盘较火爆来看,刚需入市动力较足。“宏观经济基本面向好和城镇化政策释放的利好信号,增加了购房者对房价上涨的心理预期。”张大伟说。
“作为房地产开发的前端,土地市场冷暖是开发商预期好坏的‘试金石’。”一家知名地产企业的营销负责人透露,今年销售任务的超额完成和“地王”频现确实让开发商们信心大振,业内都很看好明年的房地产市场。
多位专家提醒,应警惕地方政府不断高涨的推地热情与开发商持续膨胀的拿地冲动形成合力,助推“地王”频现,引发房价上涨预期,顺势推高房价。
中原地产网监测的13个重点城市的数据显示,11月份前29天,经营性用地供应面积较10月同期上升约219%。
根据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报告,11月,包括北上广深在内的10个典型城市土地出让金收入为663亿元,环比增长23%,同比增长0.4%,金额创16个月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