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因】经适房覆盖面少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经适房停止申请,接下来很可能就是减少甚至停止建设经适房。究其原因,福州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王阿忠认为,这很大程度上与经适房模式存在的弊端有关。经济适用房的制度设计“先天不足”,在准入门槛、退出制度等方面的不完善,以及在分配公平和监管问题上经适房都备受争议。这不仅浪费有限资源,背离了保障房的意义,同时也滋生了腐败。
此外,业内人士林先生称,经适房虽属于保障房,但它仍需申购者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保障对象也不是真正的低收入者,它所能解决的只是中等或中低收入人群,对困难人群来说,购买一套经适房仍是一笔较重的负担。因此它不可能真正起到缓解城市低收入者住房困难的作用。
其实早在几年前,关于经适房退出的呼声就已此起彼伏。在2011年3月5日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曾提到,进一步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而在国内诸多城市,经适房已经停建。“可见,经适房淡出只是个时间问题”。
租赁式保障房利用率更高
而相对于产权式的经适房,租赁式的公租房、廉租房的保障范围就更大了。
有关人士说,公共租赁住房不是归个人所有,而是归政府或公共机构所有,用低于市场价或承租者承受起的价格,向不能租廉租房、不符合申购经济适用房又买不起商品房的“夹心层”提供租赁。
“公租房既能满足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需求,也能满足不同人群过渡时期的临时需求。很多人是暂时没有购房的能力,比如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或者刚来福州的外来打工者,在他们最艰难的时候,公租房就能帮一把。”林先生也表示,“租赁式保障房的退出机制也较灵活,但产权式保障的经适房则是‘一锤子买卖’,即便住户经济改善,腾退难度也不小。”所以公租房有利于公共资源的循环流动。
此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公租房、廉租房等可以提高房源保障效率,实现分配公平。有限的资金可以保障更多群体。此外,福建省也已发文要求停止出售廉租房,逐步实现公租房、廉租房并轨。此举也被业内人士解读为扩大租赁上保障房的租赁覆盖面,增强资源流动。
在国家政策上,按照国家的规划,“十二五”时期的保障性住房将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这意味着公共租赁住房在我国公共住房体系的发展战略中开始占据中心地位。
【影响】租赁式保障房压力陡增 商品房非需求猛增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经适房停止申请,必然会增加租赁式保障房如廉租房、公租房的申请人数。
王阿忠向记者粗略估算了一下,经适房面对的市场对象主要是中等收入群体和中低收入群体,这两部分群体约占社会总体人口四成,廉租房面对的市场对象主要是低收入群体,约占二成。“经适房的价格不到4000元/㎡,而目前福州的楼盘均价在13000元/㎡。其中的差距过大,因此经适房停止申请后,这部分人还是有可能买不起商品房,只能转求公租房和廉租房。因此,可以说,大部分的经适房保障人群还是会选择申请保障房居住。”
这样一来,对于原本只按照保障总人口数两成进行建设的廉租房、公租房而言,经适房的退出无疑会使其出现“超负荷”的情况。因此,在经适房逐步退出的过程中,就必须加大加快公租房、廉租房建设。
而亦有担心称经适房停止申请乃至停建,肯定要挤出一部分买家,将对商品住房的影响非常深远。
有业内人士认为,“保障房工程将对商品住房市场产生较大影响,首先就是稳定成交、平抑房价。原本作为保障性住房主力的经适房逐步淡出后,把那些游离在租房和买房之间的人推向商品房市场,会进一步扩大商品房刚需,不得不进入商品房市场。而入市人群的多寡,关键要看各地房价高低。如果房价下跌,更多人能买得起房,那么也就会有更多人选择进入商品房市场。”
【记者观察】保障归保障 市场归市场
一个健康的房地产市场,应该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发展原则,也就是兼顾住房的居住型功能和投资型功能的共同发挥,一方面积极发展商品房,另一方面则应考虑到低收入和无收入者的实际问题,利用政府的力量来保证他们的居住需要,但政府提供保障房必须注意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不能破坏社会公平。
因此,经适房、廉租房禁止购买,在很大程度上就回归了保障居住的本质,同时使有限的居住资源覆盖至更广阔的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