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们基础差,所以要突飞猛进建一批保障性住房,这是对的,符合阶段性发展要求。但是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讲,可能补人头更好一些。”
科学简化和归并保障性住房也是下一步改革的方向。王保安认为,经济适用房和限价商品房还要不要存在是值得研究的,因为它们混淆了居住权和投资权和产权的关系,影响了政策操作甚至带来不正之风。他个人认为需要对此进行调整,但这并不代表财政部的观点。
目前有多样性的住房保障形式,比如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拆迁安置房、棚户区改造房、旧城区改造房等,以产权式保障房性住房为主。但以产权为主的保障形式,与保障对象人均收入分布并不匹配。
《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12/2013》建议,现阶段应主要采取租赁的方式,以满足新型城市化阶段大量新纳入城市住房保障体系人口的居住需求,包括城市低收入群体、新就业人群以及农民工。未来城市化稳定之后,政府若没有必要保持这么大量的公共房屋,可以将房屋出售给这部分群体。
《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12/2013》一书的副主编,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室副主任汪德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租代售”也是当前住房保障制度的特征之一,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大部分都是政府产权,以出租的形式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
汪德华表示,明显的户籍排斥是现行住房保障体系的首要问题,下一步政府住房保障的核心应该是所有在城市工作、生活的人群,尤其是长期在城市居住的农民工。在政府力所能及的情况之下,尽可能承担起应承担的保障责任。
根据社科院的测算,从2010年到2030年这20年将有近4亿农民转移到城市,他们是城市住房需求的主力军。解决他们的住房保障问题是中国城市化必须迈过去的坎。
王保安还表示,还要建立健全动态管理的准入退出机制和住房保障信息系统,并尽快将住房保障全面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为住房保障长期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法律保障。摄影记者/高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