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综合体定义不明确
目前国内除了万达在商业地产方面走的略有靠前,后进者也并没放慢脚步,但真正称得上“别具特色”的项目却屈指可数。RET睿意德执行董事张家鹏在接受新华网记者电话采访时称,“说综合体‘千篇一律’实际上综合体本身就几种物业,关键是每个物业里得有可变的因素在里面,不同的位置会有不同的定位,每个物业类别也存在差异,综合体有差异的机会和必然。”
综合体遍地开花引起业界相关思考。现有的综合体项目是否已经利用到位?急速扩张的城市综合体真的能为现有的居民消费能力所承载?在整个行业资金趋紧的情况下,这些企业果真是“不差钱”?
张家鹏告诉新华网记者,关于综合体的定义实际上不是很标准,两种、三种还是四种功能的现在都叫综合体,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他坦言,当前的综合体还是具有一定匹配度的。“没有说哪里有写字楼大量的空置,酒店入住上不来的。如果真有这种情况,应该考虑下自身的原因,交通等因素。”
谈及综合体目前的发展势头,张家鹏表示,要根据各个城市的具体情况来看,有些地方确实需要综合体,有些地方可能会出现阶段性过量的问题。“但任何问题都是有先有后,有些城市关于综合体的数量我们看到的是规划蓝图,实际上会拉长时间。如果供应到市场上,没有大量的客群,自然会放低,这也是一个自然调节的过程。”
张家鹏同时指出,综合体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只有具备相当能力的企业才有机会或者有信心去做这种项目,其中资金和人才将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做综合体是平衡商业地产盈利模式的问题,拿华润置地来说,定向增发注入母公司资产这种‘母公司孵化战略’模式一直被认为是华润置地快速成长的独特捷径。”但是,张家鹏也表示,这种做法很难做快,华润要想提速的话,必须要整合团队,并且有比较强的短期资金回笼能力。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