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占据中国银行业个人贷款业务主流的房贷业务(本文中特指“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在银行利润构成中的角色正在弱化。
一些银行已经不再把这个业务当成争夺的重点。民生银行(5.78,0.05,0.87%)泉州石狮支行10多亿的贷款余额中甚至已经没有纯粹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该支行行长叶泽锋告诉本报,即使有一些房产作为抵押物的贷款也是短期的小微企业贷款。要知道,这两种产品的贷款利率差别至少是基准利率的30%。
2009年,该支行的贷款占比中房贷最高达到过15%。叶泽锋说,有支行压缩和置换贷款的原因,也有客户提前还款的原因。但现在,这是一家没有房贷的支行。叶泽锋更愿意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个人经营性贷款中,因为它的收益率比房贷高得多,而且符合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确立的“退房贷进小微”的战略。
事实上,随着利率市场化时代的开启,银行业正在审视和调整各自的业务构成,追求拓展更高回报和更高收益的业务,进行贷款结构调整已是必然选择,房贷地位随之下降。而这两年偏紧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恰好成了这个变化的转折点,楼市成交量低迷也让房贷的下滑尤其明显。从2010年底开始,各家银行贷款结构中,房贷占比都在不同程度地下降,这一趋势已延续至今。
广东一家股份制银行原董事长对本报表示:“房地产行业过度发展泡沫严重,大调整进入一个长期的阶段已是不可避免。”从房贷提供给银行的利润回报以及它的业务未来成长性来看,房贷正在走向黄昏。
银行的选择
民生银行从2009年就开始退房贷进小微,他们下降的不仅仅是占比,而是整个余额的绝对值也一直在下降。到了2012年6月末,民生银行的770亿房贷占其整个贷款余额的比重仅为5.9%,这个比例最高的时候是在2007年,曾达到过16.1%。
“银行的信贷资源有限,只有通过调整贷款结构来做小微。房贷的收益率低,加上国家政策并不是很鼓励房地产市场,自然成为了调贷款结构的首选。”民生银行零售业务部负责人表示。
有类似贷款结构调整意愿和趋势的还有招商银行(10.36,0.16,1.57%)。招商银行战略部的一份内部报告中这样提到房贷:“在零售资产类业务中,住房按揭贷款占比通常超过70%,单一业务占比明显偏高。零售收入过高依赖于住房按揭贷款,即便现阶段不会出问题,但未来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总是要接受考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