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麟认为,银行不会成为新一轮基建扩张的资金提供者。“今年上半年银行的贷款质量是近十年来最差的。表面上看,银行上半年不良贷款增量很有限,不良率基本稳定,但逾期贷款情况显著低于预期。换而言之,我们认为在贷款质量短期快速恶化背景下,银行不敢确认不良,这意味着后续追加确认压力巨大。”
金麟在研报中指出:“逾期贷款情况显示,上半年银行逾期贷款生成率已经明显高于2008年上半年。根据逾期贷款这一客观指标(而非主观性的五级分类)计算,今年上半年银行逾期贷款的压力已经超过了2008年上半年。”
“‘惜贷’情绪或将严重制约银行对基建扩张的支持力度。一方面由于前期银监会的严厉整顿,另一方面由于银行也都认识到了地方政府严重的流动性压力,对地方政府相关贷款态度已经非常谨慎。”金麟告诉记者。
有银行业人士指出,地方政府自有资金紧缺也是造成银行 “谨慎支持”的原因之一。“地方政府若是自有资金不足,银行便无法提供贷款。”一国有大行支行行长告诉记者,“即使政府临时拼凑资金,银行也要审批,若发现政府实际财力拮据,银行很难大力发放贷款。”
一银行高层认为,部分上一轮地方融资接近饱和的地区,这一次很难再出大项目了。“后续会出一部分基建项目,但要地方政府再投资几万亿,明显不可能。”他说道。
此外,银行或要承受来自行政干预的压力。“当地政府毕竟有很多资源,在政府遭遇困难的时候支持一下,说不定将来能有些回报,能支持还是支持。”一银行业人士告诉记者,“一些地方项目质量确实一般,银行只能谨慎对待。”
26日,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就地方融资平台问题如此评价:“中国长期存在着‘投资冲动怪圈’的现象,地方政府希望加速发展,要求增加投资,增加信贷,这样,投资加大了,信贷扩张了,经济增长率提高了,通货膨胀也就来临了。中央政府不得不采取紧缩措施,减少投资,减少信贷,于是通货膨胀虽被抑制,但地方政府却深感困难,因为财政收入下降,GDP增长率下降,就业压力增大了。中央政府不得已就再次启动外生力量,刺激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