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获悉,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日前主持召开第22次部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进土地利用计划差别化管理的意见》。
所谓的土地利用计划差别化管理,即重点按照各地区土地资源供应现状、规划执行、固定资产投资、补充耕地等因素,综合测算、科学分解下达计划指标。
上述部长办公会还要求,要严格监管土地利用计划的执行情况,通过完善网络的计划直报,时时监管计划的执行情况。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副总工程师邹晓云表示,差别化土地新政是当前土地供需矛盾下的必然选择,通过差别化的土地利用结构来调整经济结构,平衡区域发展;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
徐绍史曾表示,今年是地方政府的换届年和实施“十二五”计划的第二年,各地的经济增长势头强劲。同时,受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影响,消费很难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短期来看,投资依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再加上城镇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土地供需矛盾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得到根本缓解。
国土部土地利用司司长董祚继称,供地计划的结构也有问题。一位曾经参加过《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差别化管理研究》课题组人士在“书香飘飘”公益助学启动仪式上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现行的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不能结转到下一年,而用完的则还可以争取,为了抢指标,势必导致粗放用地、激化地拆迁矛盾等突出问题。
“每个地区发展时序不一样,对土地的需求也不一样”,上述人士进一步介绍,在工业化、城市化迅猛发展,再加上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等因素,中西部的用地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然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分配过于看重经济总量,明显向经济发达地区倾斜。
邹晓云表示,如果不抓紧实行土地利用计划差别化管理,各地在供需矛盾下,难免会出现有的地方年度计划指标用不掉造成供地效率低、粗放用地和违法用地,而有的地方计划指标则不够用的现象。
对此,董祚继介绍,通过落实区域差别化用地政策,对东部发达地区,从严控制新增用地指标,逐步加大增减挂钩和围填海用地指标规模;对中部和东北地区,合理安排新增用地指标,适当加大增减挂钩指标,推进采矿和用地管理方式改革;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加大新增用地指标安排倾斜力度,鼓励使用未利用土地指标。
与此同时,土地差别化用地还将以产业转型、相关项目发展状态和前景为依据,实行差别化供地。
徐绍史在多个场合上表态,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项目,支持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在邹晓云看来,土地差别化政策的更高的目标,在于构建与金融、财税和产业政策相结合的、有保有控的差别化土地调控政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