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福清,一路走来一路歌。
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华侨率先擂响反哺家乡的激昂战鼓,到如今的央企、民企、外企纷至沓来,从当年的地瓜县到如今的全国百强县市,开放、开发始终是福清这座魅力之城崛起的法宝。
开放,孕育了福清这座海峡西岸港口工业城市,也催生了福清朝气蓬勃的外向型经济。党的十七大以来,是“海西”由地方的发展思路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5年,也是福清抢抓机遇、先行先试的5年,更是福清大开放大开发,加快提升,收获累累硕果的5年。
2011年,福清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9.2亿元,比增12%;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127.8亿元,比增13.6%;财政总收入(不含基金)49.2亿元,比增17.2%,县域经济实力和县域科学发展指标分别位居全省第3位、第4位。
着眼于“新”,招商引资全面发力
盛夏时节,福清境内的各大产业园区,到处是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招商引资作为全市经济增长的强力引擎,撑起了福清经济发展的脊梁。
今年的“5·18”和“6·18”,我市共吸引了近370亿元资金和110多个项目,仅海交会一场活动,吸引内外资总额就是2008年的3.5倍之多。
一组组数据有力地佐证了一个事实:5年来,福清以更高的姿态、更宽的视野、更新的思路、更有力的举措,扎实推进投资软环境建设,一系列“组合拳”打造出我市招商引资的“洼地效应”。
5年来,“激情创业在福清”、“加快提升年”等活动在全市上下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招商热潮。市领导带领招商小组北上长三角,南下珠三角,辗转新加坡、印尼、台湾等地,“走亲戚、谋回归、送平台”,全面打响“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带着美好愿望,招商小组与包括融籍乡亲在内的广大企业家坐到了一起,宣传、推介福清……“5·18”、“6·18”、“9·8”、珠三角和长三角民企对接、随团赴东南亚招商等活动以及各种大小场合的同乡会、大小节日都成为我市“走出去、请进来”的“亲情招商”舞台。
5年来,我们的最大变化是,“家底”更厚了,推介的“底气”更足了,招商引资工作有了全新平台。
我们不仅有融侨开发区、元洪投资区、江阴工业区等工业发展载体,还拥有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运输网络,还有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软环境,区位优势、对台优势、港口优势、产业优势、园区载体优势和侨资、民资优势让民营企业产业项目对接有了绚烂缤纷的舞台。
我市不但“筑巢”,而且筑出了各具特色的“巢”,电子信息、汽车玻璃、塑胶制品、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电力能源六大产业体系,让我市站到了产业链招商、产业集群招商、效益招商的更高层次上。
“十一五”期间,我市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民资回归势头强劲。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6.8亿美元,内资实际到资256亿元,进出口总额327.5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实现5年翻两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