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从多家银行了解到,目前商业银行对个人房贷的综合评价体系主要包括贷款客户的年龄、职业、学历、收入等自身指标,以及贷款成数、贷款期限、收入还贷比、贷款违约损失率等贷款类指标。
“大家都在静观其变,看工行取消首套房贷利率优惠后的业务影响情况。”上述大型国有银行上海分行个贷部负责人对本报记者坦言。
房地产贷款疲态持续
持续的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让银行房地产类贷款疲态不改。
央行上海总部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沪上个人住房贷款跌幅有所扩大,当月上海本外币个人消费贷款减少20.2亿元,同比多减36.1亿元;其中本外币个人住房贷款减少22.3亿元,环比和同比分别多减10.8亿元和44.8亿元。
此外,4月份上海市新增本外币房地产开发贷款62亿元,其中土地储备机构贷款和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分别增加38亿元和17亿元。
全国范围亦然。央行4月25日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个人购房贷款增加1574亿元,同比少增1757亿元;个人购房贷款余额7.3万亿元,同比增长12.1%,比上年末低3.5个百分点。
“今年将继续执行一贯的房地产信贷政策不放松。”一家国有大行副行长如是表示。
一家股份制银行上海分行相关负责人则对本报记者说,在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控的背景下,原本就疲弱的个人按揭贷款主要被五大行“消化”;为了使信贷资源和资金利用实现收益最大化,今年中小微企业领域贷款将更受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