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关心房价涨跌,是因为大家都有房或渴望有房。昨日西南财经大学和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称中国自有住房拥有率高达89.68%,远超世界60%左右水平。(5月14日《北京晨报》)
这个数据引来质疑,不少网友说这次调查取样,城市户籍受访者仅为3996个家庭,覆盖人口不过区区几万,以此计算中国家庭自有住房拥有率,有多大代表性?
其实不必太过纠结于数据本身。一来中国自有住房拥有率超出世界平均水平的大方向是靠谱的,具体多少另当别论;二来数据仅是数据而已,无法从中演绎出更多的经济学、社会学意义。如果一定要总结,那也应该是促使我们反思:为什么国人这么偏爱自有住房?
房子是稀缺资源,再富有的国家,也不可能人人都拥有。因此,实现“居者有其屋”最理想的路径,是完善分层住房保障体系,富人自掏腰包买商品房,中低收入群体由国家给予补贴住上保障性住房。我国自有住房拥有率远超世界平均水平,其实是说明国家在保障性住房这一块做得不够好。
数据显示,工薪阶层工资水平增长缓慢,社会保障体系也有待进一步实质性提升,一场大病就可能让一个工薪家庭致贫。由于对未来的不可预期,老百姓只有拼命省钱,拼命存钱——买房无疑是最理性的保值方式了。
表面看,“中国自有住房拥有率高达89.68%”很光鲜,但老百姓都清楚这背后饱含怎样的艰辛。为了一套房子,很多人把每月收入的大半交给银行,这样的生活要持续十几甚至几十年,很多家庭甚至得掏空父辈祖父辈的积蓄……从这个意义说,很多人穷得只剩下房子,这样的生存状态以及老百姓过日子的不易,比数据更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