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划建设闽台蓝色高新产业园区、开展全市海洋功能区划修编、陆海联动防范海洋环境污染、加快渔业转型升级……一记记重拳构成了今年建设“海上福州”的“组合拳”。这是记者1日从市海洋与渔业局获悉的。
蓝色产业谋划建园区
福州海域面积1057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46.91%,海岸线长1137公里,沿海岛屿众多。3月初,我市专门研究了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海上福州”,拟着手谋划建设闽台蓝色高新产业园区。园区建设将突出对台合作和海洋特点,大力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海洋现代服务业,打造两岸海洋经济交流合作平台。
据悉,深化榕台海洋交流与合作,对接重点将是台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远洋渔业、休闲渔业、海水养殖、种苗繁殖及渔业物流等产业。
科学用海,维护海洋生态
科学规划海域,有序开发岸线、海湾、海岛等资源,对发展海洋经济尤为重要。据悉,今年我市将开展全市海洋功能区划修编,指导地方政府编制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引导临海产业向湾外转移,促进集约用海。
各县(市)区将抓紧编制无居民海岛保护和利用、海域和海岛海岸线整治等规划,加强无居民海岛的保护与开发,今年计划选择1~2个海岛,开展招拍挂出让海岛使用权试点。
海洋、环保部门携手,建立陆海联动机制,将成为今年我市防范海洋环境污染的一项机制。此外,我市还将推进《福州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定》的立法,使海洋环保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推进渔业产业转型升级
据悉,去年我省渔业出口创汇达40余亿元,而我市仅约7亿元,与全省首位的渔业产量相当不匹配。发展现代渔业,加快推进渔业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关键。
今年我市将推动设施渔业和健康渔业发展,争取推广设施渔业5万平方米。调整渔业养殖结构重点放在扶持海参等高优养殖品种推广上,鼓励发展节水、节能、高效的设施渔业。
水产加工业也明确了做精做强方向。我市今年将推进位于福清龙田的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福建省海峡西岸(连江)水产品加工基地、福州环闽江口水产品加工基地建设,培育形成地域优势明显的特色水产加工产业集群,重点建设和引进一批起点高、科技含量高、经济附加值高的海洋生物化工、制药、保健品等高新加工项目。
我市还将引导远洋渔业扩大生产规模,加快现代远洋渔业捕捞船队建设,积极筹建海西远洋渔业产业园,重点发展远洋水产品的精深加工,提高远洋水产品的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