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念五:部分地市“微调”会否挑战调控效力?
〔焦点〕限价令松动、限购态度“暧昧”、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近日频频出现的地方楼市“微调”引发争议。如何避免“小动作”冲击调控效果?
〔观点一〕郭松海委员:“小伎俩”频出凸显地方的“焦虑”和“没底”。楼市交易不景气、交易量下滑,地方面临较大财政压力,所以有一些试探性调整。这种调整会影响市场对楼市调控的心理预期,但影响力很微弱,全国楼市调控松动的基础并不存在。
〔观点二〕陈世强委员:“小动作”虽是个例,但说明楼市调控进入了关键期,调控如果含糊或松动,有可能引起跟风。但这也给我们一个警示,商品房限制太严会是一潭死水,楼市调控需更明确“有保有压”、保障房的接续必须跟上。
〔点评〕2012年楼市调控面临新考验,利益各方“博弈”加剧,一方面要扎紧楼市调控的政策“篱笆”;另一方面要让政策更具前瞻性、灵活性、多样性,让“擦边球”无处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