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首页 > 资讯头条 > 正文

三坊七巷格局形成获认证 文儒坊遗址将建博物馆

海西房产网 发布时间:2012.02.29 来源:福州日报

  说起三坊七巷,人们经常提到“唐宋格局,明清建筑”,但在文儒坊西段遗址发掘之前,“唐宋格局”只存在历史文献中,而目前已经发掘出的部分唐五代罗城遗址为此提供了有力证据。

  “唐宋格局”得认证

  三坊七巷文儒坊西段遗址位于福州市三坊七巷金斗桥东侧。遗址的西面与南面均为曲折流经的安泰河,北面紧靠福州市消防第三中队,东邻通湖路。2011年10月,由福建博物院与福州市三坊七巷管委会、福州市文物考古工作队组成联合考古队,对金斗桥工地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近1300平方米。

  罗城遗址的发现有一定的巧合。据福建省文物局局长郑国珍介绍,三坊七巷在准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想找出“唐宋格局”的物证,所以委托福建博物院和福州市考古工作队进行发掘。考古专家根据文献资料,选中了这块原是垃圾场的空地进行发掘,结果给所有人带来的惊喜——历史上著名的罗城遗址就此发现。考古队对发掘区内的地下文化层逐层揭露,经过细致的地层划分,以及出土器物的排比分析,确认了遗址中自唐以来的多种遗迹,尤其是晚唐五代罗城夯土包砖城墙、宋代多层叠压打破的建筑基址等。

  据省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楼建龙介绍,此次的考古发现显示,遗址区南侧宋代房基砌筑于晚唐五代城墙之上方,与北面由唐至宋、逐层垒砌的多期建筑相隔中间东西向的道路而大致对应,形成从早至晚、有序叠压的多期坊巷道路与城内建筑格局。这些由道路、水沟、台基、坊墙、隔墙、建筑地面及陶水管等各类遗迹组成的宋代坊巷格局,为研究福州三坊七巷的形成与格局演变、临街设市等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与资料。这对福州早期城市变迁与坊巷格局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悠久城市文明的真实写照。

 玻璃工坊意义重大

  文儒坊西段遗址还出土了大量的古代遗物,主要有唐五代钱纹砖、瓦当、筒瓦、板瓦等建筑构件,以及延续到宋代的青瓷、黑釉瓷、青白瓷盘、碗、碟、瓶、豆、执壶、瓷枕、器盖等生活用具和商品,生产玻璃器的遗迹等。这些物品的发现,对研究当时社会生活形态有重大意义,而玻璃工坊的发现,更让考古专家推断出宋代福州就有“前市后坊”的格局。

  2012年2月13日下午,福建省文物局在福州组织了由国家文物局、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清华建筑设计院、福建博物院等单位专家参加“福州三坊七巷文儒坊西段遗址专家论证会”,专家们对考古发掘现场进行考察。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组长黄景略根据发现的炼渣和工具,推断出遗址内存在生产玻璃的工坊。专家们根据工坊位于房间后方,而房间又是临街,推断出宋代时三坊七巷就是“前市后坊”的格局。

  省文物局局长郑国珍在发布会上介绍,生产玻璃器的工坊是在文儒坊西段遗址的西南角发现的。在唐朝,长安城就有开西市的传统,他认为,宋代时福州城的格局可能受此影响,而文儒坊西侧在当时就是经济贸易的重要区域,这一发现对福州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供了宝贵资料。

推荐微博
更多

今日热点

楼盘动态

地产招聘

更多>>
热门楼盘:更多>>
热点推荐
购房工具

楼市画报

楼盘广告

更多>>
福州楼盘签约:销售排行>>
>>相关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 公司招聘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h0591.com © 2011 海西房产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1002896号
客服电话:0591-83784488 客服QQ:18512029 378670880 466844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