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多元化资金供给体系
多位房地产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与大企业的抗压能力相比,全国二三线城市的中小房企受调控影响更为严重,呈现一篇哀鸿遍野的惨状。如何未雨绸缪,防范可能出现的资金链断裂等风险,应该引起房地产业、金融机构及政府等方面高度重视。
湖南社科院一位人士表示,当前急需出台规范的民间借贷的相关法规。可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应明确民间借贷身份。我国现有的金融体制应给民间借贷一个明确的身份和地位,将其纳入统一金融监管的范畴,进行引导和规范。
二是对民间借贷进行专门监管。如对民间借贷进行专门的监测,定期采集民间借贷活动的有关数据,及时掌握民间借贷的资金来源、资金投向、利率水平、交易对象等变动情况,为有关部门制定宏观政策提供数据支持。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院长钱水土表示,中小房地产开发商跑路,实际上也折射了民营企业近年来的困境。虽不能完全归咎于金融业的垄断,但仍需进一步改革和完善金融体制,破除金融市场的垄断性,建立多元化的资金供给体系,出台民间融资管理的综合措施。
但也有一位不愿具名资深民间评论人士指出,某地老板因资金链断裂“跑路”后,不少学者往往把主要矛头对准当前金融体系的弊端,而对“跑路”老板给予无限同情,仿佛老板“跑路”都是政策逼的,没办法才“跑路”,这种意见并不完全可取。
该人士指出,经营企业如居家过日子,“吃饭穿衣量家当”。经营者不仅要周密考虑自身实力、政策环境、上下游关系,甚至连失火、水淹等自然风险都要考虑在内。政策风险是企业经营的一项重要风险。“政策可能是不公平的,但却是公开的。企业家不认真分析和对待政策风险,盲目扩张,出了事把责任一股脑都推到政策上,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针对开发商跑路频发的现象,上海某律师事务所律师岳强指出,一些房地产公司的股东借“有限责任之原则”避责,对此却没有相应的有效制约。最后是股东有钱赚,公司却无钱赔“债权人”。
他说,不少房地产公司是典型的富老板、穷公司。对于债权人来说,揭开公司面纱的难度和成本又太大,在司法实践中维权困难重重。
长沙市房地产协会一位负责人则建议,对于跑路的开发商,政府和行业协会应该联手,搭建一个银行和需要贷款的中小企业的平台。
“对企业情况进行区分,对于存在非法集资、诈骗等违法行为的企业,在行业协会的配合下,由司法机关调查严惩;而对于只要借到了钱,它又能活过来的企业,则通过该平台进行救助。”该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