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终于第二次下调准备金了:中国人民银行18日晚间宣布,从2月24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自2011年12月5日,央行三年来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之后的第二次下调。调整后,我国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为20.5%,中小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为17%。
去年的上半年月月上调准备金,导致下半年和今年一季度的资金紧张,实际借贷利率大幅度上升,民间高利贷也大规模的崩溃。本该在去年年底前再下调一次准备金,一直拖到现在,迟了一个多月就是不一样,经济数据越来越不好看,央行才急吼吼的下调准备金0.5个百分点。可见现在社会资金有多么的紧张,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实在太过惊险了,还是应当加强预调和微调。
据央行最新统计显示,1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8000亿元,同比多减7800亿元,银行体系流动性吃紧,一些中小银行“无米下炊”,甚至面临无钱可贷的窘境。这次下调准备金,可以释放4000亿左右的资金,可以促使银行有扩张信贷的能力。
至于这次下调准备金的效果,我们认为聊胜于无,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只能说明政策在现实中开始松动。对于房地产市场而言,当然是一个利好的信号,但是,这些资金能够流到房地产的与缺口庞大的房地产资金渴求来说,只能说是一次小雨,远不足以解决房地产的“闹钱荒”。我们认为,仅仅下调准备金并不能解决实业的资金饥渴症,实业资金饥渴主要是信贷结构不合理所致。该贷款的贷不到款而倒闭,不该贷款的能够拥有大量的贷款去放高利贷,去炒房子、炒地皮,占用实业的资金,或者去搞所谓的“金融快钱”,这些不是真正的金融,真正的金融是为实业融资和投资服务的,而不是坐着吃利差和价差的大鳄鱼。
新增货币迟早会反映在资产价格和通货膨胀上的,我们不仅仅要调整信贷总量,还要调整信贷结构,主要满足实业的需求,房地产也是实业,它关系到居民住房和城市化建设,虽然说人们对于房地产作为支柱有意见,但客观的力量提不提都是一致的。房地产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往往得不到满足,实质上也限制了房地产市场的供应量。老百姓的住房大部分还是靠房地产市场来解决的,真正能够分到保障房的并不多,就是这样不多的保障房,还有很多在现实中沦为关系房。
如果信贷结构不合理得不到解决,就会出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信贷配置得不到合理的安排,会倒逼经济。一收就死,一放就滥的信贷恶性循环何时才能终止,我们相信这个才是最关键的。至于利息政策、准备金政策只是在表面上像轱辘一样抹来抹去,作用是有限的,这些年的宏观调控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所以,这次下调准备金意在安慰市场信心,顺便起着一定程度的缓解资金干渴的人工降雨作用。因为一旦实业大规模的倒闭,就不像金融市场那样崩溃了还可以重来,这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就业问题,如果大量的民企垮掉,低效率靠垄断吃饭的国有企业难以顶起一片天,连基本的经济增长都不能保证。大量的失业会导致国家财政支出的增加,国家要么陷入债务危机,要么陷入通货膨胀的恶性循环里。政策调控预调和微调很重要,要根据现实出发,而不是仅仅根据所谓的数据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