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松绑”利好刚需调控从严基调并未改变
同市场的冷清相比,与房地产调控相关的举措则是此起彼伏、从未间断。日前,央行关于“满足首次购房家庭贷款需求”的表述更是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多位专家分析认为,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并不意味着房地产信贷的全面松动,当然更并不意味着房地产调控的松动。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政策仍属于支持刚需阶段,楼市调控从紧的基调并未改变,况且改变楼市基调是肯定不行的。事实上,当前房地产调控取得的只是阶段性成果,尚不到鸣金收兵的时候。我国决策者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房地产市场乱局已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和民生问题。
可以看到,在当前房价已有一定回落,积蓄已久的购房需求亟待释放的情况下,信贷政策向首次购房人群倾斜,有助于购房需求的释放,成交量也有望出现一定程度的放大。业内人士认为,保护刚需将有利于加快楼市库存消化和房源的合理流转,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也表示,下一步就需要恢复合理的购房需求,房地产交易量也需要合理回归,否则房地产市场无法健康稳定发展。
综合近期各地方透露的信息,“鼓励自住、抑制投资投机”仍是今年年初楼市调控的主调。例如上海宣布调整普通商品房住房标准,天津市上调普通住宅指导价,北京表态将改暂住证为居住证,把非京籍人口列入限购范围等。
政策微调有保有压房地产市场结构进一步完善
房地产调控是一项长期持续的政策,在2012年我国房价没有完全回归合理区间之前,政策基调不会改变。对于政策可能出现的局部微调,专家表示,楼市调控的根本是抑制投资性需求而非自住需求,有关部门也多次表态,未来将支持居民的合理住房需求,优先保证首次置业购房需求。
交通银行(601328)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认为,今年房地产政策将在总结去年调控经验、巩固调控成果的基础上,着眼长远,进一步完善房地产市场结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的报告也表示,“2012年中国房地产业将开始真正意义的结构调整。”2012年,房地产市场投资结构不合理、供给结构不合理、信息结构不对称、制度和标准不健全、诚信缺失等问题将逐步得到治理,一些不具竞争力的企业将被市场淘汰。
我们注意到,此次央行提到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普通商品住房建设的支持力度,这无疑对未来楼市的供应形成一定保证,也表明保证中小户型普通住宅供应的调控思路不会发生根本变化,未来“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高端有市场”的住房供应体系,正逐渐从蓝图走向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