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迷"、"冷清",似乎都不足以形容2012年第一个月房地产市场的状况。不仅各地楼市成交量创下几年来新低,土地市场溢价率比去年同期也有较大降幅。
2日,中国某研究院发布的"中国300城市土地市场交易情报"显示,2012年第一个月,全国300个城市土地平均溢价率2%,较上月下降2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减少29个百分点;其中住宅类用地(含住宅用地及包含住宅用地的综合性用地)平均溢价率2%,较上月减少2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减少35个百分点。
最新鲜的一个案例是,1月31日,广州2012年第一幅出让的地块--广州南站BA0501077商业用地,因只有一家开发商报价参与竞逐,最终以2.17亿元的底价成交。
溢价率的下降伴随的是土地流拍的增加和成交量的下滑。1月全国300个城市土地成交量和住宅用地成交量较去年同期跌幅均超过50%,同时受春节假期影响,环比也有明显降幅。
持续的房地产调控所带来的住宅市场的冷清也传导到了土地市场,再加上开发商资金状况的变化,使得开发商对于拿地普遍谨慎。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房地产企业负责人去年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去年一整年该企业都未出手拿地。他说,开发商之所以谨慎,主要就在于金融政策使得开发商没有多少资金去拿地,再加上限购、限贷,以及成交惨淡,开发商的资金回收出现困难,现金流流动不起来,因此对于土地有心无力。
去年,银行业向房地产持续收紧,一方面是因为抵御通胀,信贷政策持续收紧,另一方面,对银行来说,房地产贷款的风险也在加强。
去年9月份的一个论坛上,全国城市商业银行资金清算中心理事长王世豪就直言,房地产行业的20万亿元贷款,已成为中国银行业的一颗"地雷".接下来开发商必须要到别的地方去拿钱。
因此,银行贷款应声下滑。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 2011年全年房地产累计新增贷款共1.26万亿元,较前一年下降38%。
进入2012年,房地产调控政策的预期依然是从紧,因此开发商的拿地热情也并没有随着新年的到来而有所上升。
不过另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是:随着土地流标增加,土地溢价率的持续下降,土地的评估价开始有所回归。
比如,2011年11月23日,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发布公告,称对顺义区和平谷区两宗地挂牌起始价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挂牌起始价相比之前分别下调了8.3%和15%。
上述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该企业已经开始考虑拿地,也在做一些地块竞买的前期准备工作。他们的拿地策略是:若地块评估价合理,则坚持底价成交原则。
该企业目前关注的地块主要在二线城市,这也和目前的土地成交形势吻合:从各地成交情况来看,开发商在北京等一线城市拿地更加谨慎,更注重在二三线城市拿地。1月10个重点城市住宅用地市场大幅降温,成交价格连续走低,各城市出让的土地基本以底价成交。不过上述负责人也表示,自己也注意到上海的出让地块评估价在往下走。
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该企业在土地竞买中并没有志在必得之心,而是"能拿才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