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明确表示:“2012年将继续严格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支持居民的合理购房需求,优先保证首次购房家庭的贷款需求。”上海等地房管部门近日也表示,在执行差别化信贷政策方面,相关部门将落实居民首次购房的贷款利率和首付款比例。
值得一提的是,多个城市“普通住房标准”也将进行调整。比如上海普通住房的标准,内环线以内将由245万元/套以下调整为330万元/套以下,内外环之间从140万元/套以下调整为200万元/套以下,外环以外从98万元/套以下调整为160万元/套以下。调整之后,将有更多购房者能享受到契税优惠。据上海房管部门介绍,新的标准最快将于2月底实施。
“现在很多看房者都在等待,看银行对首付、利率等要求会不会下降,新的普通住房标准什么时候实施等。只要政策能真正"落地",不少人就可能会出手买房。”上海二手房中介“合富辉煌”业务员万正伟1月31日告诉记者。
保障房:能否同时打好“民生牌”和“经济牌”
记者日前从国美、苏宁等家电连锁企业了解到,受楼市调控影响,2011年冰箱、洗衣机、空调、彩电等销售增速均有所放缓,尤其是在部分大中城市的门店,一些家电类产品甚至出现负增长。
不容忽视的是,随着调控深入、楼市步入下行通道,其关联影响也逐渐显现。在投资层面,拉动力有所减弱;在消费层面,对家电、装饰建材等多个行业的影响也趋于明显。在金融层面,房价下跌对银行贷款风险也需审慎衡量。
外部经济形势存在诸多风险,国内经济走势不明。在此情形下,保障性住房在民生及经济方面的“双重效应”备受期待。
中央强调,保障性安居工程是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保障房建设是宏观调控的重大举措,有利于扩大内需,支撑城镇化发展,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必须按照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的要求,扎实有效地推进住房保障工作,发挥好其对投资和消费的较强拉动作用,为经济增长提供重要动力。”
统计部门数据显示,2011年上海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170.31亿元,增幅为9.6%。其中,保障房投资完成479亿元,比上年增长达42.9%,占全市住宅开发投资的比重达到34.3%。在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9.6个百分点的增长中,保障房拉动了7.3个百分点。此外,去年上海新增供应共有产权房、动迁安置房等各类保障房1240万平方米,一些家电企业不失时机为保障房家庭推出优惠促销措施。
“要使居住性需求成为房地产市场的主要力量,保障性住房就需要加快建设和供应。”复旦大学住房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