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秘密
偷工减料的常用手段
据业内人士介绍,即使开发商降成本,也不是随意降,以至于伤害到工程的结构质量,因为毕竟有政府验收呢,另外,如果让业主知道了,也不会轻易收房,是给自己找麻烦。那么,开发商容易在哪些方面“缩水”呢,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道出了其中的秘密。
首先是室外公共部位,包括一些社区配套、园林、市政设施等。其中最好运作的是园林,尤其是高档项目的园林,成本从2000万元降到1000万元很容易,比如把一些原定的树龄较长、树冠较大的植被换成树龄较短、树冠较小的;把一些名贵的水杉、法桐等树种换成国槐;把立体的坡式绿化变成平面的,另外再减少一些雕塑、小品等……虽然改变了园林景观的设计,但不影响大局。据记者了解,有某开发商2011年在小区绿化中,仅换掉了10棵大树,就节省了150万元。
其次是弱电系统,弱电系统对于一个小区来说是附加值比较高的部分,好的一套设备几百万,差的一套几十万元也能用。有弱电工程师向记者介绍说,2011年,不少小区纷纷在这一项上做减法,比如把一套自动感应的汽车出让横杆换成人工的;把360度监控的云台换成普通射枪式监控头;把索尼的中控系统换成国产的……
最后是楼体公共部位,包括楼体的屋顶、外墙、大堂装修、门窗、电梯等,比如本来是LOW-E中空玻璃,换成普通平玻;本来是高速电梯,变为低速电梯;本来是用大理石铺公共空间,改成瓷砖了……这些都和安全无关,也不在国家监管的范围内,短期内差别不大,但是最终消费者还是会受到影响。
业内人士纷纷特别强调,这些做法虽然对于住宅的品质会下降,但在建筑质量上还是会保证60分的底线,因此购房人很多时候也不容易发现。
这些做法,是针对已开卖的项目或楼座,因为更改余地比较小。对于还没开卖的新项目和楼座,开发商可能会降低整体的定位,如精装标准、外墙、户型面积等,以迎合市场对低总价产品的需要。对于这样的项目,购房人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项目的公摊面积,有些项目看似单价不高,建筑面积不小,但套内面积可能并不大,比如有的项目建筑面积93平方米,但套内面积可能比其他项目90平方米的户型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