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财政尚难摆脱”
在多位分析人士看来,一线城市强调调控延续甚至加强,乃“必须”之举。
“一线城市肯定还是要多提,因为都盯着呢。”一位房地产专家分析,广州和深圳的表态,应该也接近于京沪。
而在陈晟看来,二三线城市认为预期调控已达效果,就不用特别关注了。
“总体执行中央的政策。坚持贯彻原有的政策、把保障房做好就行了。”陈晟称,一线城市还是承认房价高了。
楼市对于各地经济的带动作用,同样会被重点考量。
“在很多省市,房地产产业链带动土地财政收入,而且权重也非常高,一下子不依赖房地产这种想法过于乐观。”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望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季宝红如是说。
季宝红此次针对房地产的提案包括频建超高层建筑、双子建筑;反对上海同时实行限购令和房产税;保障房需不需要这么多的量;不能限制中高端收入群体改善房的需求;调整普通商品房标准,是否会与之前所提放宽经济适用房标准相互矛盾?
保障房仍获重视
值得一提的是,保障房依然在多省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占据一定篇幅。
京沪等一线城市自不必说,张泓铭说,“十二五”关于保障房的规划中,2011年和2012年的任务尤其繁重。去年做得很好,今年肯定继续做好。上海还特别地提到了四位一体。
据介绍,今年上海将新开工建设和筹措保障性住房1100万平方米、17.08万套(间),供应770万平方米、11.4万套(间)。新开工量和供应量较2011年有所下降。
可见的是,各省市保障房推进速度的放缓,与全国保障房建设计划的推进路径一致。
此前的2011年12月2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说,2012年全国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700万套以上,基本建成500万套以上。
保障房新开工计划低于2011年的1000万套,但竣工量则要高于2011年。
各地关于保障房建设资金来源及运行机制的关注也在升温。
河南即提出,2012年,河南准备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40万套,并创新保障性住房建设运行机制,加大资金投入,落实土地指标,制定并完善分配、管理、推出等制度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