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首页 > 资讯头条 > 正文

房地产调控坚定不松 房企“卖地自保”谋生存

海西房产网 发布时间:2012.01.10 来源:金融时报

  面对愈发紧张的资金链,即便实力不俗的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也不得不为“生存”谋划。如常规的降价打折促销措施无法实现快速回笼资金的成效时,“卖地自保”则在所难免,这或许便是近日某房地产开发企业集中出售多个项目的主要原因。

  曾经风光无限的地王如今却成为房地产开发企业急于甩开的包袱。继出售上海外滩地王后,自诩身处房企第一军团中的绿城国际再次出售无锡2009年地王。据业内人士分析,在销售业绩不佳、应付土地款及到期银行贷款压力下,绿城国际的出售行为并不令人意外,此外,考虑到绿城国际在行业中的标杆性地位,它的行为或将引来房企的卖地潮。

  据相关数据显示,在土地拍卖盛宴之年的2010年,全国土地销售额达到2.7万亿元人民币,比2009年上升了70.4%。烧钱造地王,央企、民企蜂拥追捧地王,最终屡创新高的地价也使得国家相关部门不得不改变“价高者得”的卖地模式。如今,土地拍卖市场尤为低迷,土地流拍、底价成交已成为常态。土地市场降温之快,更远超人们的预料。据中原地产统计,仅2011年11月至12月,土地流标数量就达到300宗,这一数字超出2010年全年280宗的总流标量。

  毫无疑问,土地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生存、发展不可缺少的元素,在楼市火热情况下,由土地“生产出”的房屋存货,是企业盈利能力的最好体现,荒唐的炒作更能让开发企业不费力地获得丰厚的回报;楼市萧条期,“低调”囤地、暂缓开发也能让开发企业作为严寒过后,快速迎来春天的砝码。土地对于开发企业来说,可当“生产原料”、可做“赚钱筹码”,甚至“避险工具”,正因如此,“卖地”才让人们更清楚地了解开发企业目前的“窘迫”。

  盲目追随央企来追逐过高的土地市场,如今却要独自品尝不理智的后果。针对绿城国际的情况,有专家就认为,正是因为其对宏观调控的复杂性和调控“烈”度缺乏预判,导致公司在房地产严厉调控时十分被动,并认为,绿城国际2012年首要目标锁定为“力求生存”。

推荐微博
更多

今日热点

楼盘动态

地产招聘

更多>>
热门楼盘:更多>>
热点推荐
购房工具

楼市画报

楼盘广告

更多>>
福州楼盘签约:销售排行>>
>>相关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 公司招聘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h0591.com © 2011 海西房产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1002896号
客服电话:0591-83784488 客服QQ:18512029 378670880 466844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