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业内人士认为,虽然去年全年的数据还看不到,但去年整体经济形势好于2008年,房地产市场在"限购"控制下,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波动较大,但二三线城市却起到了"此消彼长"的补充作用。去年1-8月全国商品房已销售了3.3万亿元,估计全年可以达到5万亿元。同时,由于有保障性住房对商品房建设下降的补充作用,房地产行业整体上对去年经济的贡献力仍然会很大。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表示,去年1000万套保障房所需的1.3万亿元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商品房投资的下滑,同时保障房也为建筑业等上下游产业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带动装修、家具家电等行业,保持了经济平稳发展。
此外,多年以来地方政府为增加GDP及追求显化的政绩而越发依赖"土地财政"。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2009年中国土地出让金年终盘点报告,2009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已达到1.5万亿元,相当于同期地方财政总收入的46%左右。目前在有些县市,土地出让金占预算外财政收入比重已超过50%,有些甚至占80%以上。国土资源部公布的2009年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结果显示,2009年房地产用地出让价款为13391.8亿元,占出让总价款15910.2亿元的84.2%。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公开的数据显示,2009年北京土地市场成交金额925亿元。而北京2009年的GDP总量约为11346亿元,拍地收入约占GDP的8%。
从去年的情况看,北京、上海的土地出让金已破千亿元,比前年同期大幅增加。据中原地产最新统计数据,2011年前11个月,全国130个主要城市土地市场总土地出让金为1.18万亿,与前年同期相比减少了5200亿,减少了30%。如果计算全国所有城市,则去年土地财政将可能减少上万亿。但业内人士预计,由于2011年土地供应量约为过去两年的总和,去年全国土地出让金仍将突破2万亿元。这表明尽管"土地财政"有所缩水,但在去年的GDP中仍占有相当大的一块。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对各行各业的表述中强调了"民生"以及经济转型的取向。针对房地产业强调,要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强化政府责任,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逐步形成符合国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
民生成为今年经济工作的着力点已十分明确,而保障性住房被视为改善民生和经济发展的最佳结合点。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准坚定地表示,保障房建设是历史性的任务,不存在放松和转向的迹象。业内人士也普遍认同,保障性住房建设对持续调控下商品房市场的补充平衡作用将愈发重要。今年整体上房地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占比会有所下降,但不会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