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的冬天,其实也是地方财政的冬天,特别是对那些透支未来的地方而言,靠临时拼凑的寒衣还能熬多长时间?
虽然各家机构最终出炉的土地出让数据稍有差异,但都表明了一个共同的趋势:2011年宏观调控下,多地土地成交金额出现大幅下滑。
中原集团研究中心昨日向《第一财经日报》提供的数据显示,该中心通过公开渠道监测获得,2011年上海全年土地出让金为1210亿元,同比2010年的1514亿元,下降20%。去年以1639亿元稳居全国土地出让金之首的北京,虽以1054亿元位居第二,同比则下降36%。
其他土地出让金同比下滑较多的城市还有:杭州(36%)、武汉(32%)、南京(31%)、长春(30%)等。
在持续了一年高压调控与监管措施下,2011年全国土地市场整体呈现低迷的状态,以住宅类用地市场表现尤为明显,土地市场进入名副其实的“寒冬期”。
楼市量价齐跌拖累地市
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信息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28日,全国130个城市土地出让金总额为18634.4亿元,同比减少13%。其中住宅类用地(含住宅用地及包含住宅用地的综合性用地)12391.3亿元,同比减少24%。
尽管住宅类用地出让金减少,但依然是土地出让金主要的组成部分,占总额约67%,而成交量减少和成交单价下降是住宅类用地出让金减少的主要原因。
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130个城市土地平均溢价率12%,较上年减少1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类用地(含住宅用地及包含住宅用地的综合性用地)平均溢价率13%,较上年下降20个百分点。
不过,在一片下降声中,还是有昆明实现了147.6%、沈阳86.8%、苏州20.4%、重庆10.1%的同比涨幅。
国土部2011年曾经对国内15家大型房企拿地情况进行跟踪监测,本报记者获得的一份统计显示,这15家品牌房地产开发企业去年上半年在一线城市拿地13幅,拿地金额约132亿元,同比下降近30%;在二线城市拿地33幅,拿地金额超过210元,同比上升26%;在三线城市拿地32幅,拿地金额约240亿元,同比显著增长。
按照惯例,国土资源部会在年度工作会议上公布上年度的土地出让收入数据。记者获悉,这一会议有望在本周末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