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到来,由于中央表露出坚持调控的决心,2012年的楼市注定不会平静。在2011年实施限购的46个城市中,北上广等20多个城市已经明确表示继续限购,还有一半多的城市仍旧没有表态,观望和博弈的态度明显。地方政府之所以对楼市调控表现出抵触情绪,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利”字,因为调控使地方政府的“土地饭碗”受损。楼市调控必须得有地方政府的支持才行,所以要想调控顺利进行,还必须得先“取悦”地方政府。
土地财政受损 地方日子难过
2012年,限购政策继续实施,房产税试点扩大势在必行,700万套保障房建设成“硬性任务”,只需要看到这三条,就可以预见楼市接下来的惨淡景象。楼市不景气,开发商日子就不会好过,资金链紧,开发商拿地热情就会下降,卖不出去地,地方政府的财政就会吃紧,日子就不好维持。通过这一系列影响,地方政府自然会发现调控对自己不利,所以对于调控政策,地方政府明里执行、暗里抵制也就不难理解了。
一方面土地财政受损,收入减少,另一方面,保障房任务艰巨,支出又多,再加上过去累积的债务,地方政府的日子肯定没有以往舒服。由于受房地产投机等因素的拖累,制造业等行业发展受损,所以靠发展实业增加税收短期内无法奏效,而房产税的实施还得有一个过程,当前也指望不上,因而地方政府只能重新寄望卖地,抵制调控。
利益重新分配 “取悦”地方政府
作为中央政府,可以通过行政命令强迫地方执行楼市政策,但是必须得明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地方政府没钱,保障房建设肯定会出问题,无论是数量不够还是质量不达标,都会对中低收入者不利。另外,靠行政命令强迫执行,难保地方政府暗中不抵制、不捣鬼,这样一来,调控的效率肯定会低下。
土地财政有弊端,必须摒弃,但现实情况是,地方政府无法接受土地财政的骤然失去,必须得有其他方法缓解这种冲击,方法其实很简单,税制改革,利益重新分配。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国税与地税开始分家,国家拿走了大部分税收,地方所得自然减少,所以“土地财政”才会应运而生。当前情况下,地方政府一方面缺钱,另一方面还得执行政策,去调控楼市、建保障房,因而两头为难。国家其实可以将税收收益重新分配,向地方倾斜一些,这样一来,地方的财政问题解决后,国家对楼市的调控就会步调一致,提早结束。房价合理回归,对普通购房者也是有利的。
房地产市场关系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如果上下不是一条心,问题解决起来就要复杂的多,税制改革是推动调控的重要一环,当然,在改革过程中还要注意防治腐败和浪费,希望这次持久的调控能起到应有的效果,楼市能尽快回到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