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绿色产业发展格局
农工党福州市委会在《关于加快福州生态城市建设的建议》提案中,建议充分利用福州地区外围山体、闽江水体、滨海资源优势,沿江向海打造“一区两翼、双轴多极”的绿色产业发展格局。要调整城市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做大做强绿色低碳产业。城市中心区建成以服务业为主的政治、文化、商业金融中心;三环以外的建成区主要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绿色产业集群,严格控制污染型工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积极探索循环经济产业链和共生产业群模式,鼓励发展低碳绿色经济。
提案建议,要着力推进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和污染物综合治理,健全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全面推进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改善水环境质量;坚持上下游统筹同步治理,从源头上保证流域水系的整体生态优良;坚持以河道清淤疏浚、活水自净、生态驳岸修葺建设、生态补水修复、完善防洪排涝功能为本质的内河治理,建设宜居城市水系生态景观系统。
提案提出,要构建立体的生态园林绿化系统,实现空间的多元化利用。加大 “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的创建力度,借助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城市生态文明水平。
引进民资治内河
内河治理是提升福州生态水平的重要内容,也引起众多政协委员的关注。林敦委员在《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整治内河管理的建议》中提出引进民资,采取有偿整治、有偿管理。
提案建议,可鼓励民资在保护内河的基础上开展内河两岸的休闲、娱乐活动,如内河美食节以及闽剧、评话、戏曲等文化活动,进一步挖掘和利用内河的传统文化底蕴。对一些积极参与内河后续管理并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或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内河长效管理。
民盟福州市委会在《关于加强福州内河水污染综合整治的建议》提出,可转变观念,实现治污市场化。建议鼓励各种经济成分积极参与污水处理厂运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城市污水处理建设融资和运营管理体制。治理水污染可以考虑应用经济杠杆,加大实施排污收费制度,即谁污染谁治理,在收取水费的同时按照排污情况收取污水处理费用。这样,一方面可让企业为实现其经济效益而建立相应的污水处理或再利用设施,减少污水排放;另一方面征收的费用可弥补污染治理费用的不足,提高治污率,从而减轻水体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