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记载,早在宋代时期,以位于王庄街道的“讲堂胜境”为代表,福州汇集了至少有 11 所书院,从而一跃成为了全国理学的中心。
沧海桑田,“讲堂前”早已成为福州人口口相传的老地名,而新世纪的王庄,披上了最现代的外衣,骨子里却浸透着千年来的文化遗风。
王庄记忆——
王庄“讲堂胜境” 朱熹开堂讲学
有关“讲堂胜境”的故事,要追溯到800多年前的宋朝。
公元1183年,朱熹在这里开堂讲学,蔚然成风。
据史料记载,宋朝是福州历史上的黄金时期,产生文状元8 名,武状元6 名,进士 2247 名,曾出现过福州人“一科三鼎甲”的千古绝唱。
基于此,福州的教育在宋朝达到历史上第一个顶峰,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便是朱熹来榕开堂讲学,且达到10次之多。
朱熹和他的学生在福州地区曾办过许多的书院,现在有案可查的就有:福州紫阳讲堂、福州竹林书院、福州贤场书院、福州高峰书院、福州濂江书院、福州龙津书院、长乐龙峰书院、罗源文公书院、闽县吟翠书院、连江丹阳书院、闽清梅溪书院等,至少有 11 所 之多。
其中,以福州紫阳讲堂最为有名。
福州紫阳讲堂就座落在现在的王庄街道,如今还保留着一座古建筑,称“讲堂胜境”,地名就是老福州口口相传的“讲堂前”。
朱熹自称紫阳先生,可见他对紫阳讲堂的重视程度,每每来榕,必当开堂授学,广纳门生。
朱熹为当朝理学之集大成者,门生遍布天下,又曾亲为皇帝侍讲,身份之尊不可比拟。因此,在往后的数百年间,福州一直是全国活跃的理学中心,而王庄也一跃成为福州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
如今的“讲堂胜境”仍是朱漆黑瓦,只是面积不复当年的十分之一。细雨中的“讲堂胜境”,像一位智者,静静地伫立,守望着千百年的王庄变迁。
王庄憧憬——
静待柔软的王庄归来
采访对象: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余岱宗
在王庄一个僻静的小巷里,至今留有一座两进结构的仿古民居,匾额上挂着“讲堂胜境”。只要提起“讲堂前”三个字,每一个王庄人都会脱口而出,朱熹在那里讲过课。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余岱宗也不例外,“对,讲堂胜境就在王庄,不过可惜里面没有留下任何有关朱熹的墨宝或者画像了。”
如今的面积不到当年的十分之一,它仍用朱漆黑瓦,暗示着当年的荣耀:王庄,也曾是福州的文化中心之一。
前两年,由于王庄的拆迁,余教授也搬离了王庄。但对于王庄的点点滴滴,至今想来,他还是颇为兴奋——
“王庄是福州最早也可以说是最大的新村,居住很方便,周围配套和交通都很完善,绿化尤其好,都是一棵棵的大树,绿树成荫的,虽然后来房子旧了,但住在那,听着鸟叫、呼吸着树叶的清香,还是让人内心有种很柔软的感觉。”
王庄四区的大公园,就是余教授口中让他最怀念的地方。“树大、树多,随时可以过去散散步,打打球,聊聊天,气氛特别好。”
后来王庄旧了,不得不拆迁,对于新王庄,余教授心里还是有小小的希望,“新王庄拔地而起,很都市很耀眼,除了钢筋水泥,希望能保留老王庄温暖的氛围,这样才能触动每一位新老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