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伟:要把宏观目标分解成可操作的战术目标,我们不能老盯住“房价”两个字,要盯住结构性房价,就是说我们的房价更能够准确反映出市场真实状况,也不能把经济适用房的价格和商品房打包,也不能把高端房和中低价房混在一起,除了一个平均的房价以外,我们需要拿出高端房价,普通房价,经济适用房和中低端房价,用这样的指数组合来领导政策分门别类,横向滋生。
目前我们房价的调控已经初见成效,今年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平均环比下降0.14%,今年以来首次出现环比下降。未来我们坚持房地产的调控,重点应该注意哪些因素,调控的方向又在哪里?
华伟:我们重点从总量转向结构。首先要把少数中高端房地产商品价格剔除在普通商品房以外。第二,要围绕住房消费,老百姓自主消费需求,不仅从房价着手,而且还要从一系列的配套政策。比如信贷专用的额度避免以前房价高买不起,但可以贷到款。现在房价略有松动,房子快买得起了,但是忽然发现银行贷不了款,这时候房地产市场的消费是组合拳,老百姓不能只靠一个政策得实惠,关键要把党的汇民政策提供政策组合,让老百姓既买得起房,还能贷得起款,更能够安居乐业。
房价已经进入到了下行过程,接下来房价未来会来在什么时候筑底?降幅能够达到多少?目前有各种各样预测的版本,华伟认为房价大降不现实,但房价结构回调是最彻底的。
华伟:我认为房价大降不现实,但是房价结构的回调是最彻底的,也就是说我们把鱼翅和白菜不能放到一起,鱼翅降价,白菜并不便宜。关键鱼翅降鱼翅的,白菜降白菜的,我们老百姓需要的是自己所需要的中低价普通商品房,它的价格回归到实处,这个时候是对我们的整个社会发展最有利,最可取。
根据国际、国内综合情况,我们判断在明年的一季度后期,二季度的前期应该是比较合适买房。那个时候中国经济对抗国际性衰退的宏观政策已经初步出台,金融信贷政策的规模额度到时候也心中有数。这个时候对行业的宏观发展大家都能够看得见,相关政策措施和把握的力度也应该在春节以后和全国两会以后有明确定论。这个时候如果调控取得重要成果,我们就成了巩固,在巩固的时候,配套信贷和制度政策对于老百姓的自主消费会有支持,在这样的情况下,房价筑底,政策的扶持到位,当然是百姓抢得入市的大好时机。
其他各方观点:
在调控的关键时期,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副总理分别在最近再次强调,房地产市场调控绝不可有丝毫动摇,给人们吃了一颗定心丸。关于房地产的调控未来的目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认为,在楼市调控目标上,短期内可以着眼于房价;长期看,一定要着眼于形成长效制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任兴洲认为,总体来看,目前房地产调控已取得积极成效。成效突出表现在:实施限购城市的投机性需求基本得到抑制;商品房价格过快上涨势头得到遏制,特别是下半年以来,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的非中心城区房价出现下行趋势;住宅地价上涨势头出现回落;住房供应结构明显改善,保障性住房和中小套型住房供给增加。房地产调控正朝着预期方向发展。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认为,在保障房建设实践过程中,我国住房制度的顶层设计正从“零敲碎打”走向成熟完善,“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高端有市场”的住房供应体系,正逐渐从蓝图变为现实。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表示,今年1000万套保障房所需的1.3万亿元投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冲商品房投资的下滑,同时也能为建筑业等上下游产业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保持经济平稳发展。人们在入住保障房时,进行简单的装修、购置家具家电等,也起到拉动内需的作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建议,下一阶段的调控,应该一边坚持暂时的行政措施,一边抓紧有利于楼市健康发展的长效制度的研究和政策储备。行政措施要慢慢退出,市场税收等措施慢慢跟进,做好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