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房者到中介机构买二手房,从头到尾都见不到原业主,这样的蹊跷事时有发生。如果你遇到类似情况,当心了,可能是中介从中捣鬼,想吃“差价”。市国土房管局通过媒体提醒购房者,买二手房时要多留个“心眼”,提防花冤枉钱。
买二手房最好挑专业中介
市民在购买二手房时,一般是通过房地产经纪(俗称中介)提供信息等,撮合成交。但在选择中介做委托时,可尽量选规范、专业的房产中介,规避交易风险。市国土房管局表示,好的中介机构不仅能带来高效合理的服务,还能为购房者提供合适的参考。
过去,不少“马大哈”在购买二手房的过程中,只和中介机构提供的纸质材料打交道,而忘了去实地查看房源,结果买回来的二手房与理想中的存在一定差距。
那么,购房者选购二手房时,应特别注意哪些问题?据介绍,购房者最好在中介机构的指导下,去房源实地查看,一是看房源大小与登记的有无出入,二是查看周边配套、市政设施以及房屋质量等。
市国土房管局还特别提醒购房者,通过经纪公司成交的,应将居间服务合同、购房合同分别签订,使中介、购房者、卖房者三方的法律关系清晰化,一旦出现纠份时,法院才更容易判定责任关系。
谨慎交纳“诚意金”
此外,“诚意金”陷阱也是二手房买卖中较常见的问题。记者了解到,中介利用“诚意金”随时可退的特点,设置“诚意金”在某一条件下可自动转为“定金”的条款,诱导购房人缴纳定金性质的“诚意金”。
“签《认购协议》应注意关于‘诚意金’在何种约定条件下转为‘定金’的描述。”市国土房管局相关人士称。
当心中介瞒着吃“差价”
除了“不轻信”证件不齐的中介机构,购房人还应警惕,如果在买卖过程中始终见不到原业主,可能是中介公司在从中捣鬼。
市国土房管局提醒市民,如今,为了增加收入,部分中介公司打着“委托公证”等幌子,不让业主与购房者见面,从而刻意制造信息不对称,以此来吃“吃差价”。购房者在交易过程中有权要求见业主,避免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