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是,重点抓好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房建设。
如此,保障性住房和商品住房的“双轨制”已经历史般的形成,中国未来的房地产是两条腿走路。
六是,对调控政策落实不到位、房价上涨过快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滞后的城市,要加强督查,限期改正。
诚然,这是地方政府在楼市的宏观调控中需要继续加油,现在的执行力不是太理想,地方政府是房地产调控变空调的直接推手或隐形杀手。
七是,利用目前房地产市场相持的这段时间,抓紧研究和制定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
这句话很是关键,说明国家也在房地产调控上运用了一些策略,现在是房地产调控的“相持”阶段,“相持”之前,是“防御”,“相持”之后,恐怕就是“战略反攻”了,这个“战略反攻”或将就是总理说的“治本之策”,而非目前的治标不治本或者没有更为实效的标本兼治,当然,我们期待“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早日出台!
八是,落实好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开工建设计划,是确保房地产市场调控效果的重要举措,也是一项必须完成的硬任务,不能有丝毫懈怠。
我曾写过地方政府是中国最大开发商的博文,总理振振有词关于落实好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开工建设计划更是强有力的说明了这一点,这是国民“安居乐业”的大好事。
九是,我依然要把23年前夭折了的深圳房改路线图再次作为本文的尾声,看和总理关于房地产的未来“治本之策”能否有相似或相近之处——
里面谈到,曾几何时,深圳曾是房改先锋,1988年,这个城市开全国风气之先,开始房改,借鉴香港和新加坡等地经验,确立了“双轨三类多价制”的特色模式,居民可根据自身职业、身份、收入水平去谋求不同类型的住房。1989年,深圳还制定了《深圳经济特区居屋发展纲要》,拟订了福利房占30%,微利房占40%,商品房占30%的比例。
现在是保障房和商品房“双轨制”,两者平分秋色,各占半边天,以后会否还有更大的住房结构调整,譬如继续加大保障房的比例,而减少商品房的比例,当然,引导房屋租赁也是另外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