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政委:
银行支撑不住的临界点到底在哪里,并没有人能够得出。首先,我们调控房地产的目标,是把高房价调整下来,还是不再让其继续猛涨。这个目前还不是特别清楚。其次,理论上老百姓希望房价下跌越多越好,但是在中国资产价格下调难度非常大。最后,由于市场临界值要求非常准确,而做到精准调控的难度则非常大。
如果中国资产价格出现剧烈波动,将会对中国的银行业以及中国宏观经济造成极大的冲击。因为房地产以及房地产的资金“上家”银行都是高杠杆、高负债的行业。一旦出现资产价格向下剧烈波动,那么房地产、银行业、宏观经济都要遭遇巨大风险。同时,要精准调控资产价格是非常困难的。
范小冲:
银行的压力测试是静态的测试,尽管结果显示可以承受房价30%到50%的下跌,但是实际上银行无法承受。因为房价一旦下跌到这个幅度,就已经说明中国经济硬着陆了。这样的风险是承受不住的。但是这种可能性基本不存在。
孙飞:
银行抗跌的临界点,我认为,由于目前中国的商业银行房地产按揭首付较高,房地产信贷在商业银行比重还没有到足以要挟和绑架商业银行的程度,因此即便是房价下跌到30%或50%,银行也能抵御。
我们很难说清楚房价下跌银行扛不住的底线在哪里。如果中国资产价格出现剧烈波动,将会对中国的银行业以及中国宏观经济造成极大的冲击。匿名房地产开发商:很难估算出房地产企业能扛得住多大的降幅。
房价下跌,老百姓扛得住吗?
鲁政委:
已经买房子的人肯定不希望房价下降,不管一套自住还是多套投资的需求。而没有房子的人则希望房价下降越多越好。这听起来是合理的。但实际上,房价并非下跌越多越好。
买不起房子的人,一般是基层工作者、低收入群体和无保障群体。一旦房价出现大幅度下降,中国经济就会受冲击越大,这部分人就越容易失业。如果一旦失业,连基本生活都无法保障,那么他们怎么买房子呢?所以并非房价下跌越多对百姓越好。
匿名房地产开发商:
房价跌幅越大,我们的压力就越大,必将威胁宏观经济。同时,房价下跌将导致购房者资产贬值,当他们再买房子的时候,就会给银行带来坏账的风险。我一直认为,一线城市的房价降幅有可比性,而二三线城市则没有可比性。因为各个城市之间的差距太大。以北京为例,四环到五环的房子下降15%左右就基本到了合理水平。二三环的房子如果下降10%也算合理。郊区的房子则或许下跌到30%才算合理。(记者 孙维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