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末,美联集团股东景顺香港(Invesco Hong Kong Ltd)减持174.8万股美联集团,每股平均价6.018元,涉资1051.95万元,持仓量由5.19%减至4.95%。
伟业我爱我家副总裁胡景晖告诉记者,房地产中介对自身店面数量规模的加减明显取决于宏观政策调控的力度,“就调控力度而言,一些中介机构和开发商似乎低估了本轮调控。”一些中小型中介不能在此时灵活调整,大批关闭门面现象属正常。
中介关闭或再加剧
面对不确定性不断增强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中介机构正在面临“断粮”风险:一线城市普遍二手房交易量明显萎缩。
以北京为例,其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全市新建商品房网签1190套,同比跌35%;二手住宅网签214套,同比下跌近69%。
中原地产华北董事总经理李文杰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根据目前的调控趋势判断,预计未来还会有大型的房地产中介机构出现更大规模的关闭门店趋势。”以北京为例的一线城市目前都面临成交量低迷的无奈状况。而仅有的成交量并不能容纳如此众多的中介公司分支。因此中介公司不断压缩体量和“瘦身”的情况必定长期存在。
5月5日,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公布的信息显示,2011年4月北京市存量房成交量排名前5的房产中介公司,退房率全部达到或超过10%。其交易量最高的5家中介链家地产、伟业我爱我家、鑫尊地产、中原房产、21世纪不动产的退房率均达到或超过10%。其中,我爱我家的退房率最高,达到20%。按照以往的市场规律,正常的退房率每月应该在5%左右。
今年年初高调关闭50家门店的鑫尊地产董事长刘军曾经撰文认为,经纪公司是靠交易量生存的,5年限外令不见得能把房价打下来,但是能把交易量打下来。
据悉,目前业内并没有精确计算过一个一线城市的二手房交易需要多少家门店支持。以北京二手房成交量为例,一家门面需要月成交4套方可正常运营。由于每个城市的店面成本不同,在包含房租、人力底薪、办公设备与能耗以及管理成本的计算之后,平均每家店的成本为8万到12万元左右。由于近年来北京年度存量房交易高低不定,胡景晖粗略估计北京合理的中介门店数量大约3000家左右。
来自多位业内人士的预估,目前盘踞北京的中介机构总量大约为4000家以上。排行前五的机构门面大约有3000家。而近年来几乎一半的交易量则集中于链家地产和伟业我爱我家。
胡景晖认为,中介机构除了对门店进行增减,还会使用“丰年补歉”的方法维持稳定,即“好的年份多挣一点,不好的年份补贴一点,以维持自身的稳定”。